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镇村发展
筑牢绿美根基 共享美好家园
梅江区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绘就“林城相依、人林相融”生态画卷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4-12-25 10:03:22  浏览:-
字号:

梅江区优化升级县乡公路、国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路段节点,沿路种植红花檵木球、香樟等路树,打造铝镁公路风景线。

(高讯 摄)


清凉山郊野公园是“天然氧吧”,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连志城 摄)


经过改造提升的东升小公园不仅环境优美,还增设了停车场。(高讯 摄)


绿轴公园广场“同心林”周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高讯 摄)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梅江区是梅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坐拥60.8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72.28%,自然保护地面积1.27万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22.25%,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等多项荣誉,孕育1个森林小镇,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今年以来,梅江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锚定绿美生态建设目标,倾全区之力,绘就“林城相依、人林相融”的生态画卷。日前,梅江区参加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总决赛,成功进入全省十强。

  增绿护绿 绘就城乡共美画卷

  漫步于绿轴公园广场,步道两旁草木葱茏、繁花似锦。在微风吹拂下,树枝、花朵轻轻摇曳,仿佛在翩翩起舞。绿轴公园广场自建成以来,便成了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

  在绿轴公园广场旁,有一片意义非凡的“同心林”。这片面积约4亩的林子是由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主动响应市委关于绿美生态建设部署要求,在市委统战部的大力倡议下,积极参与绿美梅州“廿林添绿”大行动,于今年3月建成,主要种植紫花风铃木、八月桂、红花檵木球、红叶石楠等优质花木约500株,精心的布局和丰富的植被种类,营造出了一个四季有景的小天地。

  “曾经这块地杂草丛生,鲜有人至。然而经过植绿提升,这里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空气清新,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民侯承智告诉记者,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赏花休闲游玩,感受绿美生态建设带来的美好。

  近年来,梅江区不断深化绿美生态建设,通过全方位、全领域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全区完成植树60.72万株,其中县镇村绿化达28.9万株,打造“青年林”“同胞林”“同心林”“文化林”主题林255片,一个个主题林让梅江大地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在道路绿化方面,梅江区通过优化升级县乡公路、国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路段节点,沿路种植红花檵木球、香樟等路树,打造绿美公路风景线,随处可见“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感。区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谢曦民表示,接下来,将积极谋划2025年绿化工作,结合农村公路新改建公路建设成效,全力做好明年春天绿化计划,计划在县道872、017等道路两旁种植苗木5500株,打造绿美交通林,积极推动农村公路绿美工作。

  活化利用 打造一流生态环境

  凤凰木、铁冬青……走进百岁山郊野公园植物园,不少植物上挂着科普牌子,为往来的市民群众科普林业相关知识。近年来,梅江区以“筑绿生态,乐享自然”为主题,活化利用百岁山郊野公园的森林资源、生态文化、自然景观等,通过完成林分优化、森林抚育,修成登山、碎石、林中步道,新建科普径、绿美生态科普公园和十万群山观景亭等方式,高标准打造城郊型森林公园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植物科普为市民群众,尤其是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自然课堂,大家可以在爬山锻炼过程中,认识各种植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生长习性等,进而提升爱护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周溪村村民古德能说。

  位于三角镇泮坑村的清凉山郊野公园地势高,林木繁茂,常年雨雾弥漫,是超大的“天然氧吧”,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天气晴好时,穿梭在登山步道、自然教育径的市民,不仅可以呼吸着山间的清凉空气,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还能通过查看文字资料和扫描二维码学习不同植物的科属、简介、宣传标语等相关知识。

  按照规划,今年清凉山郊野公园预计增加绿美乡村建设区163亩、自然教育科普区2050亩、湿地教育科普区216亩、自然教育径3公里、森林抚育提升1039.5亩,规划建设自然教育科普馆,持续完善一批科普宣传标识和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梅江区通过打造客商公园、东升小公园等“口袋公园”与“小微绿地”,精细化打造城市微景观,串联进城道路、城镇主干道沿线景观,勾勒“绿轴穿城、绿链串园”景致。

  走进客天下观光路,只见两旁绿树成荫,曾经杂草丛生的角落经改造后蝶变成了美丽的东升小公园。小公园旁还新建了2个停车场,能提供至少150个停车位,满足市民停车需求。“以前只能到泮坑、客天下去散步,现如今村里有了小公园,‘家门口’就能锻炼,随着人居环境越变越好,幸福感也越来越高了。”村民梁先生点赞道。

  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绿美成果的好去处,还成为展示梅江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以“绿”生金 探索美丽经济路径

  绿美之“美”,还体现在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上。近年来,梅江区紧抓机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发展露营经济、民宿经济、郊野经济等多种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西阳镇筀竹村便是梅江区以“绿”为媒,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频共振的缩影。该村通过引进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型生态旅游,建成集旅游、采摘、研学于一体的火龙果基地,串联周边古驿道推出国际徒步线路,推动“绿美资源”转化为“绿美经济”。在瑞丰祥百果园民宿,柚子树、桃树、李树等错落有致栽种于庭院之中,满眼是绿。“我们准备继续在空闲地种植果树,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瑞丰祥民宿负责人蔡伟昌介绍。

  梅江区还以建设“美丽庭院”为契机,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家庭充分利用院落空间、房前屋后等闲散角落种植适宜的花草树木,打造四时常绿、处处皆美的美丽家园。并引导村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盘活闲置资源,探索“美丽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吸引并留住远方的“客人”。“2020年开始,我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民宿,还通过学习庭院美化知识,在门口种上花花草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增加了收入,如今村子越来越美,来住宿的游客也多了。”筀竹村党员吴云珍介绍,她还规整了位于村道旁的菜地,用红砖、篱笆等进行装点,并种上各种时令蔬菜,从而推动乡村风貌从“小家美”向“大家美”转变,打造更多可观可感的“百千万工程”成效。(记者 张莹娜  特约记者 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卓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