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镇村发展
幽幽百年古村 隐于青山绿水
广东省古村落梅县区桥溪村客家风情浓郁,游客纷至沓来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1-07-12 11:24:25  浏览:-
字号:

占据了村落中心位置的继善楼,是桥溪村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png

占据了村落中心位置的继善楼,是桥溪村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

经历数百年艰苦创业,成了一个风光秀丽、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png

经历数百年艰苦创业,成了一个风光秀丽、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

黛墙溪水,小桥古树,四面环山的桥溪村仿佛桃源仙境。.png

黛墙溪水,小桥古树,四面环山的桥溪村仿佛桃源仙境。

继善楼是村中宝善楼后裔为秉承父志而兴建,故名“继善楼”。.jpg

继善楼是村中宝善楼后裔为秉承父志而兴建,故名“继善楼”。

客家民居建筑林立,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客家民俗风情画卷。.png

客家民居建筑林立,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客家民俗风情画卷。

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共有70间房间。.png

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共有70间房间。

  随着汽车在蜿蜒的山路往上穿行,顺着山势而建的民居群落渐渐映入眼帘。这里溪水潺潺,山岚寂静,感觉进入了画里山乡。踩着古老的石径,笔者来到了梅县区桥溪村,这个古村落得韵味让人沉醉。

  曾经,桥溪村一带是原始森林,四面皆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嫲顶,西面义安寨,北面秀炉峰,东西向的小溪穿山流出。桥溪村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开村,经历数百年的艰苦创业,成了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

  桥溪村四面环山,东面的阴那山五指峰,把山外面的困苦、烦恼、不平一掌隔绝,使得小村庄在历史变迁中,耕读传家,不受外界打扰。而占据了村落中心位置的继善楼,是桥溪村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

  继善楼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历时12年才竣工。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共有70间房间,32个大小厅堂,9个天井。据介绍,继善楼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

  桥溪村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桥溪现有人口220多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则多达6000人,是个名副其实的侨乡。在这座地处偏僻山区的小村落里,孕育出了不少政商、文化名人,全国政协港澳委员、香港太平坤士朱莲芬女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人才辈出,与当地世代重教兴文的传统有关。“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氏十七世祖朱维乾荣归故里后,热心家乡教育,独资在桥溪建造了“凌云馆”“宝善家塾”和“宝园”三所学校,供村中子弟读书。

  溪水潺潺,村落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仅记录了客家民系的迁徙史、华侨史,更体现了一方氏族读书治学、善处慎行的为人之道。

  站在该村高处俯瞰全村,只见桥溪村环山碧绿,层林尽染,村内各种形式的客家民居建筑林立,或依山就势,或筑台傍水,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客家民俗风情画卷。

  今日桥溪,正以浓郁的客家古韵风情和迷人的十里桥溪风光,散发出客家古村落的古韵风华,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古树婆娑,石径阡陌;梯田叠叠,茶果飘香。

  从桥溪村到雁南飞桥溪古韵,方圆0.85平方公里内,拥有明、清时期兴建的16座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质朴却又不失宏伟,小桥、溪水、古树、民居构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园风光画卷。桥溪村先后获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美丽中国”十佳最美古村落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