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在石正河沿岸打造了集防洪固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亲水河滨公园。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钟小丰 摄)
石正镇“水打坝”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钟小丰 摄)
平远县河长制宣传管理公示牌。(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钟小丰 摄)
东石镇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竣工。(图片来源:平远县水务局供图)
河头镇鱼鳞坝水流在阳光照耀下“鳞”光闪闪,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景致。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钟小丰 摄)
近年来,平远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部署,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突出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抓好各地治水治河工作,补齐水生态短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修建碧道 升级河流环境
初秋时节,漫步在平远县河头镇鱼鳞坝上,只见水流在斜坡处倾泻而下,形成层层叠叠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鳞”光闪闪,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景致。
“以前河道里杂草丛生,河水也比较浑浊。现在空气清新、河水清澈、河堤稳固,看着心情都很好。”作为河头碧道建设的见证者,河头镇河头村的肖女士内心无比满足。她告诉记者,如今鱼鳞坝不仅让附近村民有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而且成了众多游客青睐的生态“打卡地”,每到周末、节假日,就有不少人前来休闲游玩,自己家开的小卖部生意也好了许多。
“鱼鳞坝的修建,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环境上的改善,更是给他们创造了‘美丽经济’,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河头镇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安告诉记者,让人惊喜的是,水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吸引了许多水鸟前来觅食、栖息、繁衍,一些水鸟从“候鸟”变成了“留鸟”。
这只是平远县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的一个缩影。2019年至2022年,平远县充分整合特色资源、利用发展优势,以水为轴,打造集环境整治、景观提升、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滨水景观,累计总投资1735万元完成碧道建设19.1公里,有效改善了河流面貌,大幅提升了全县城乡环境,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丰富当地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压实责任 抓好建后管护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行走在石正镇“水打坝”,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绿植错落有致、景观优美宜人,丝毫不见曾经河道积淤、河堤不稳、河水浑浊的景象。近年来,平远县大力开展清淤疏浚河道工作,并在河边修建绿道及亲水平台,打造了集防洪固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亲水河滨公园。
要建好,更要管好。“结合河长制工作,我们镇按照‘政府主导、第三方管护’的模式进行碧道建后管护,通过与第三方订立保洁合同,明确河道管护目标、保洁范围和清运要求。石正河碧道两岸的花草树木、河道漂浮物等,也会安排专职人员及时进行修剪清理。”石正镇政府四级调研员王兴连告诉记者:“我们还会不定期督查第三方管护情况。若发现河道脏乱现象,则第一时间与第三方负责人沟通,请他们尽快清理,保障河道畅通。”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河流断面水质,维护好碧道及河流环境,平远县河长办不断完善河长制体系,及时调整更新县、镇、村三级河湖长名录,目前共设立县、镇、村三级河长182名,其中县级河长9名、镇级河长50名、村级河段长123名。同时,严格落实各级河长巡河、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责任,坚持“一河一策”,针对巡河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研判、“对症开单”,实施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推行“河长+检长”“河长+警长”等机制,形成河湖监管合力,确保全县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
统筹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
走进平远县东石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区,映入眼帘的是通畅的河槽、稳固的护岸、涓涓的流水、宽敞的堤路,近处流水潺潺、远处青山叠翠,两岸风光秀丽,好一幅优美宜人的“风景画”。
这是平远县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部署,补齐“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水利工程短板而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该项目概算总投资290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区、水土流失治理区和人居环境整治区,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于2022年6月正式开工。截至目前,该项目共计完成河道清淤疏浚4.3公里、浆砌石护岸6.5公里,封禁管护35平方公里,修建休闲广场1000平方米、汶水河亲水步道200米,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5.5%,增强了河道御洪能力,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此外,平远县稔田河楼前段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仁居镇井下村片崩岗综合治理工程也在加快建设中,以重点项目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
除了扎实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平远县还全面实施小水电清理整改、着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利用管理,通过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文化等方面推进河湖建设,以幸福河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防治污染 共创碧水蓝天
如今,平远县一条条碧道、一条条河流都成为了群众休闲好去处、游客网红“打卡点”、美丽乡村新典范。这背后,是平远县高效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县取得了“全县3条主要河流和7个监测断面每月监测均达到标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64%远优于省级要求目标75%”的实实在在成效。
绿水长流,水质必须提档升级。平远县全面实施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行动,落实重点断面“一策一表一图”要求,加强干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推进河流“清四乱”“五清”常态化、规范化,全年共投入资金98万元,清理河道150公里、漂浮物130吨,清理水域3.3平方公里。同时,打好“监管牌”,强化水域治安管理和生态损害责任追究,由公安部门协助各级河长开展联合巡查执法,及时发现、制止和打击违法违规排放倾倒污染物行为,对在河湖管理范围内堆放垃圾、涉河违建等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此外,平远县还注重抓好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全县累计建成11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垃圾分类示范村全覆盖,今年以来县城新建改造生活污水管网8.2公里。在防治农业污染方面,引导农民清洁生产和清洁生活,突出畜禽污染治理,对限、适养区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推广微生物发酵方式处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综合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6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叶嘉瑶 刘巧 朱双玲 袁志鹏 吴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