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镇村发展
兴宁市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融湾”赋能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11-03 11:08:34  浏览:-
字号:

1.jpg

径南镇新洲村美丽乡村一景。(吴腾江 摄)


2.jpg

兴宁市聚焦浊水村的传统茶叶产业,与黄蜂窝茶酒产业基地、珍珠红诚意酒城联动发展。(吴腾江 摄)


3.jpg

兴宁广弘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4.jpg

位于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捷创嘉智能物流装备项目现场。


5.jpg

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俯瞰图。


  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正在举行,世界的目光聚焦梅州。素有“小南京”“无兴不成市”美誉的兴宁市,自古以来便与“商”字有着不解之缘。走马今天的兴宁,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茶果飘香·醉美径南”等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浊水村产业社区日趋成型;梅龙高铁兴宁段紧锣密鼓加快建设,“高铁时代”触手可及……这一切诠释着兴宁市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主动融入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聚力产业园区 做强实体经济“主引擎”

  “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兴宁市也不例外。该市坚持用户思维,全面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打好增资扩产、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政策兑现等“组合拳”,聚力做大装备制造业,做优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而实体经济的“主引擎”,就是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今年1至9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64亿元,同比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6.68亿元,同比增长1.2%;税收1.65亿元,同比增长106.25%。

  位于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去年从广州新引进的天河兴宁产业共建项目,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及精密机械加工模具研发、生产、销售等于一体。“今年发展信心比较足,目标是比去年增长20%至50%。”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数控机床二期项目已动工建设,项目投资额1.5亿元,力争今年底完成建设,届时产能将扩大3倍以上,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税收3000万元。

  如果说海思智能装备的落户和发展是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吸引力、承载力日益提升的反映,那么只用不到半年时间就以“园中园”模式打造,于去年8月正式揭牌的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则是另一件“力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占地面积约800亩,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生活配套区等。目前已引进辰浩医疗、蓝韵医疗、思卓瑞医疗等项目,14家医疗器械企业已进园注册、投产,20个意向项目正在对接。值得一提的是,省药监局与梅州市政府、兴宁市政府在今年5月中旬签署框架协议,三方合作致力于将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打造成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典范。

  借力与天河区的合作共建,抓住用好省工信厅、广东联通、粤海控股集团组团对口支援,广州天河区对口帮扶,与省药监局共建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的机遇,兴宁市全情融入、全力参与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重点在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资源要素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谋划对接,研究推进一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今年,兴宁市出台相关实施方案,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兴宁片区)34个项目建设为牵引,精心谋划储备9类118个融湾项目。与此同时,兴宁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修订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激励政策,积极开展政策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产业招商、以情招商。今年前三季度,兴宁市新签约合同项目27个,计划投资额62.12亿元,完成梅州市下达任务77亿元的83.4%,其中工业项目20个,计划投资54.1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4亿元的100.25%,提前完成梅州市下达的年度任务。

  聚力城乡融合 探索协调发展“新路径”

  今年以来,兴宁市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紧紧抓住培育“四上”企业这一“牛鼻子”,通过积极培育“扶上马”、大力支持“送一程”,在梅州市率先出台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现代农业加工业贸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暂行办法,今年以来已成功培育14家“四上”企业。

  日前,坭陂镇首个“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在名信电子厂挂牌,当地群众奔走相告。名信电子厂现设“母车间”1个,常年订单稳定,有固定员工58人。另有两间与本镇小工坊合作的“子车间”,承接“母车间”分配的大订单。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母车间”提供机器+原材料,“子车间”提供场地+人工的合作发展模式,为附近村民提供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岗位。“目前,子母厂共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逾百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名信电子厂负责人郑满华说,“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将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工作结合起来,推进人产融合发展。

  在距离兴宁城区26公里的径南镇,宽敞整洁的柏油路蜿蜒通向各个村庄,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休闲娱乐设施丰富多样……这是兴宁市打造径南镇“茶果飘香·醉美径南”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出的乡村新面貌,也是兴宁市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之一。该示范带覆盖新洲村、东升村、浊水村等10个村,面积共51.5平方公里,计划投入资金2亿元,集人文风貌展示、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发展等于一体,全力打造客家特色乡村、康养小镇、旅游小镇。

  兴宁市高标准建设径南浊水村、新圩大村村产业社区,持续深化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进大坪红色小镇(田园生态旅游综合体)、中国一拖·国机海南现代化农业合作等项目落地建设;大力推行并聘任79名“产业村长”,出台《兴宁市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打造一批经济大村和经济强村。

  此外,兴宁市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罗浮、罗岗、黄槐、大坪、水口、坭陂6个“百千万工程”示范镇建设。叶塘“百千万工程”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局有力,该镇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建筑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活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

  聚力八大工程 刷新绿美兴宁“高颜值”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是兴宁市为推进绿美城乡建设与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有机融合描绘的一幅美丽图景。近年来,兴宁市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取得了可见可感的成效,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62.2%提升到如今的67.14%,建设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被授予首批广东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称号。如今,无论是驱车行驶在畅通的城市干道,还是漫步于平整的乡村公路,绿美洁净都成了主基调。

  为进一步守护和发展“绿美兴宁”,今年初,兴宁市提出深入实施绿美森林提质、绿美城乡建设、绿美保护地提升、绿美资源管护、绿美经济增量、绿美生态增益、绿美文化发掘、绿美成果共享“八大工程”,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围绕“八大工程”,兴宁市在“绿美”建设中坚持做到提质为先,适度增量。提出围绕科学优化树种林种,优化林分林相,营建乡土阔叶混交林,坚持乔灌结合,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林分结构。同时,兴宁市对宜林地、疏残林、低质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等,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困难地块生态修复等,因地制宜采取人工造林、更新改造、补植套种及封山育林等方式,优化林分结构,逐步恢复植被、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今年以来,兴宁市已完成林分优化2.84万亩,新造林抚育13162亩,森林抚育13000亩。今年,兴宁市还创新开展“我为兴宁种棵树”活动,社会各界捐款近350万元,高标准建设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永和仁里村示范点,全力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绿起来”促进“富起来”。在不断美化城乡环境的同时,兴宁市以好生态不断谋划发展好“钱”景。兴宁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广东省油茶优势产区,“兴宁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何利用这个“金字招牌”,推动强县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兴宁市持续发力挖掘油茶发展潜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兴宁市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规划2023至2025年完成新植油茶林2.2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0.85万亩,估算项目总投资1.38亿元。

  “绿起来”才能“美起来”。“神光夜气”“墨池书院”等古八景充满传奇,4A级景区熙和湾、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月形山、云山谷、“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等各具特色。绿色,让本已丰富且具有特色的生态人文资源更具活力,也成为兴宁美丽风景的一部分。(记者 钟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