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镇村发展
平远县一镇七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
寻找平远“强镇兴村”的成功密码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11-24 11:39:06  浏览:-
字号:

初冬时节,石正镇西湖村嘉源蔬菜基地里上百亩的菜心长势喜人。


产业村长李展辉(左)在百香果育苗基地与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黎崇永交流幼苗培育经验。


在梅州锡从卤班食品有限公司的卤制标准车间里,一个工人就可以控制一条生产线上的所有设备。


近年来,排下村以“东江源”为主题做足水文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边陲小村实现“美丽蜕变”。


今年以来,平远县举全县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宣读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全省共计22个县、110个镇、1062个村入选。其中,平远县石正镇入选首批典型镇;差干镇加丰村,仁居镇仁居村、邹坊村、六吉村,八尺镇角坑村、黄沙村、排下村入选首批典型村。

  今年以来,平远县举全县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此次1镇7村入选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对于平远县来说,意味着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加稳健扎实。

  壮大高水平的镇域经济

  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的石正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每天的产量在5000斤左右,主要提供给各门店,目前连锁店已有128家。”走进梅州锡从卤班食品有限公司的卤制车间,只见锅内翻滚着褐色的卤汁,经中小火慢卤3小时后,诱人的黄金猪脚便出炉了。随后,工人们熟练地将冷却后的猪脚进行真空打包,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各地。

  “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达1000万元,我们有信心全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达到上规要求。”梅州锡从卤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端云信心满满地说。据了解,该公司新建的厂房明年可投入使用,预计每天产量将达5万至6万斤,可满足1000家门店的供应量。

  今年以来,石正镇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四上”企业培育,全力做好“四上”企业对接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列入培育库的17家企业予以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

  在平远县正远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把“平平无奇”的石英石打造成价值不菲的高纯度石英砂。“目前产品主要销往北方,今年产值预计达3亿元。”正远实业生产厂长林庆告诉记者,高纯度石英砂是光伏、半导体、光纤、高档光源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基础性原材料,销量一直很好。该公司计划明年再投入3亿元新建高纯度和超高纯度石英砂生产线,让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产品质量得到更大提升。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平远县八尺镇黄沙村,群山环抱、满目苍翠。该村除了“景绿”,还有“果甜”。在叁陆陆农业基地里,连片的桑树栽植得整整齐齐,大棚内一排排百香果幼苗郁郁葱葱,工人们正忙着浇水,“引导”幼苗向上生长。“基地分不同季节种植桑葚、无花果、西梅、脆李、鹰嘴桃等农作物,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黄沙村产业村长、梅州市叁陆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展辉一边给百香果幼苗浇水,一边跟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叁陆陆农业将依托黄沙村的优越地理位置,打造集四季采摘、亲子互动、康养休闲农旅服务、种植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推动黄沙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2022年基地农特产品产值约650万元,今年预计达850万元。”李展辉说。

  近年来,黄沙村高标准培育特色产业,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方面释放出巨大能量。作为返乡创业的乡贤企业家,李展辉不仅积极推动黄沙村壮大果蔬种植产业,还通过农业电商带动100多户农户种植特色经济作物1000多亩。

  秋收冬藏,忙完了秋收,许多田地进入“休憩期”。但南台山下的石正镇西湖村嘉源蔬菜基地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上百亩绿油油的菜心长势喜人,10多名工人正忙着采收成熟的菜心。“基地占地126亩,主要种植菜心、春菜、小白菜等,目前进入了菜心采摘旺季,日产量在4吨左右。”西湖村党支部书记沈俊远告诉记者,基地从2015年开始承包流转了110亩土地种植蔬菜,每年产值稳定在200万元左右。“基地蔬菜主要销往梅城各大菜市场,接下来,我们将开拓揭阳、广州等地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石正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镇出资村负责”“发动农户自种”等方式扎实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通过流转土地连片种植经济作物,实现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三方受益。今年上半年,该镇完成复耕复种面积333亩,流转土地1385亩,预计全年可流转土地2000亩。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短板。近年来,八尺镇排下村以“东江源”为主题做足水文章,使污水“脱胎换骨”变清流,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边陲小村实现“美丽蜕变”。

  来到排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恢宏大气的东江源文化广场,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种满了鲜花,村委会门口新建的篮球场和足球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村作为东江的发源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饮水思源、生态环境等主题,相继打造了东江源生态广场、东江源水系节点等乡村景点,完善了足球场、篮球场、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为村民提供休闲的好去处。”排下村党支部书记肖剑锋介绍说。

  治污必须治源。为了做到源头收集,排下村修建了两座污水处理池和5公里的污水管网,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被转化为清洁的灌溉用水,带动水环境持续改善。目前,排下村已实现污水处理设备全部到户,污水处理率达100%,从源头消除黑臭水体。

  青砖黛瓦的民居矗立两旁,红色的党旗沿巷排布,精美的红军故事图绘跃然墙面……在仁居镇仁居村的红军街,街道两旁的景致让人有时空交错之感。

  据了解,仁居村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底蕴,活化利用传统建筑,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将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等一批古建筑串珠成链,打造“红色仁居”综合文旅服务中心、红色大道等,促进红色文化和古镇文化共融共生。一体推进沿线产业项目、三清三拆、房屋外立面改造等工作,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乡村示范带,让红色体验更有深度、红色产业惠及百姓,让古村焕发新颜,全面建设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宜居宜业宜游客家风情古村。(撰文 叶嘉瑶  特约记者 吴辉燕 袁志鹏  摄影 钟小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