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包装蜜柚。
梅州市博富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分容车间检查锂电池的检测情况。
经过风貌提升后的西河镇北塘村,吸引了不少艺术家、游人到此写生、休闲。
大埔县以绿为底,蓄力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
总投资81.34亿元的大埔电厂二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引进总投资1亿元的粮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着力打造“红色三河”“古镇百侯”“西河十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枫朗镇“红色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
今年以来,大埔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统领,聚焦县域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城镇提能、绿美广东等重点工作,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树牢发展思维、产出思维,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产业蓄力 县域经济焕发新活力
走进位于桃源镇的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多台智能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一个个新型陶瓷制成件接连下线。该公司总经理钟镇昌告诉记者,去年先进陶瓷产值大概是100多万元,今年他们厂新增了两条生产线,目前产值已达到了800万元。
吉玉陶瓷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7项专利,33件创新作品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2021年该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攻坚纳米陶瓷新材料应用研发基地,在新型陶瓷材料领域持续开展“产学研”攻关,做大做强企业。
另一边,在三河镇汇东村,广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工程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据了解,该二期项目总投资约81.34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达38.07亿元,可为地方创造税收2.5亿元。
当前,大埔聚焦培育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技术门槛高的“打粮食”项目,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同时,今年以来,大埔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出系列招商“组合拳”,在园区招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上持续发力,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生根。
一方面,大埔积极开拓招商新思路,选聘一批懂经济、熟县情、会谈判的复合型人才,组建2支驻外招商团队在深圳、厦门等地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工作;汇聚智力,聘请20名企业家、商协会会长、客家乡贤担任大埔县域高质量发展“招商顾问”,组建大埔县高质量发展智囊团。此外,大埔县主要领导带队赴大湾区、海西区开展招商引资,共招引并动工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7.37亿元。
不仅如此,大埔把“四上”企业培育作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推动“四上”企业扩总量、增规模、调结构、提效益。“今年以来共新增‘四上’企业18家。”大埔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埔有95家“四上”企业,今年拟培育40家“四上”企业,力争无“四上”企业镇清零。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更好统筹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大埔努力在绿水青山间蹚出苏区发展新路。据统计,前三季度大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1亿元、比增3.8%;固定资产投资27.77亿元、比增18.5%。
镇村联动 城乡变美更宜居
初冬,走进三河圩镇,古色的老城墙流淌着浓厚的历史韵味,经过活化提升的街道正焕发着生机,秀丽的红色小广场映射着幸福的笑脸。
近年来,三河镇以美丽圩镇建设为主线,不断整治提升城镇面貌,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据了解,目前,当地共完成“三清三拆”180处约7300多平方米,拆除违规广告牌19处和太阳网25处,完成绿化面积18处约3000平方米,更换商户老旧挡水板231户699个,外墙改造约2000平方米,屋顶改造约1.5万平方米。韩江源一带“三线”全部放管落地、百子地商业步行街风貌提升改造等,镇域风貌焕然一新。
三河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是大埔县有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行动的缩影。当前,该县以美丽圩镇为主体提升人居品质,围绕“一主三附多点”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建设高陂、茶阳、三河等3个示范圩镇,以及大麻、百侯等11个宜居圩镇,以圩镇带动镇域、镇域支撑县域,助推“百千万工程”实施。
擦亮人居环境底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大埔县积极强化路网一体联通,完成省道S221线湖寮至枫朗段、S222线坑口至高陂段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工程。同时大埔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大埔县慢性病防治院获评省先进单位。
从大埔县城出发走过西河镇北塘大桥,来到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北塘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北塘村完好地保存着元代以来客家民居古建筑共计20多座,建筑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如今,经过风貌提升后的北塘村,呈现出“以艺术为灵魂,以乡愁为脐带,以写生、展览、文创、民宿、餐饮等元素为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新业态。
“今年以来,有多批次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美术学院写生团队和中国画、油画家入住北塘写生采风。”北塘村公共服务站专职人员杨佐汉告诉记者,仅美术学院学生,当地今年以来便接待了16批次。
风貌提升了,产业发展也在提速。大埔突出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加快推进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柚子汁、柚子酥、柚子果酱等精深加工发展,与广东军威集团合作实施健康中国省部共建先行先试蜜柚“三好”试验田项目。
以绿为底 生态屏障愈加牢固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三河镇的三河坝绿美公园看到,今年春天种下的水杉、楠木、红豆杉、肉桂等乡土阔叶树苗长势良好,乔木、灌木、草地相结合的生态景观初步形成。
据大埔县绿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之一的三河坝绿美公园,以“传承红色、留住绿色、保护古色、打造特色”为主题,主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林业产业、林业科普、景观建设、古树资源挖掘、绿色通道品质提升等工程,致力把总面积3.21万亩绿美示范点打造成为山地型、郊野型、开放型、惠民型的绿美大公园,努力为市民提供一个贴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优质生态产品。目前,该示范点建设竹林科普园2.82亩、竹林混交林119.13亩、滨水景观带5.1亩、科普文化廊道100米,完成林分优化5700多亩、封山育林8300多亩,三河坝山地公园向省申报林长绿美园,三河坝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
绿色是大埔发展的底色。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大埔林地面积295.48万亩、森林覆盖率79.15%,连续多年居省、市前列。今年以来,大埔县深入实施绿美大埔生态建设“三大任务 九大工程”,至目前为止实施林分优化提升4.93万亩,林抚育18.39万亩,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新增百侯镇1个森林城镇,梅州汀江列入2023年广东省省级重要湿地发布名录,森林蓄积量1154万立方米。
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工程,是大埔肩负的重要任务,更是大埔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自2016年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大埔县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先后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成功创建阴那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省森林小镇青溪镇、广东省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大埔县瑞山森林康养基地。
此外,在绿美经济增量工程中,大埔以发展林业经济为主线,大力发展油茶、林下养殖等绿色经济。如支持引导以石斛、金线莲种植为主的广东辉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的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加收入;引进广东穗瑞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在县城工业小区投资建设年加工油茶鲜果5万吨、精炼油2500吨的生产线,以“绿”生金,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富民。据统计,大埔今年新增1家国家级、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南粤森林人家、1个省级森林城镇;推荐申报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2个,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企业1个,广东省油茶(林业)特色发展基地企业1个。(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罗文燕 刘文烽 通讯员 陈立明 摄影记者 连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