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举办“团”聚英才·“青”创未来湾区青年人才沙龙活动,为高校大学生解读人才政策。(团梅江区委供图)
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70多名返乡大学生在参观中感受梅江日新月异的变化。(团梅江区委供图)
麦碧云是梅江区引进的教师人才之一,现在在梅州中学任教。(受访者供图)
梅江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性的全要素双创平台。(吴腾江 摄)
李玉婷带领小密村实现茶叶规模化种植。(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梅江区全面贯彻落实市“1+N”人才政策,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筑牢人才引育阵地、搭建人才展示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同时,积极精准引育用好各类人才,优先把人才资源集中到“打粮食”项目、重点民生事业、乡村振兴上,为梅江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鲜活血液”与“澎湃动力”。
平台赋能聚才 共谋创新发展
日前,梅江区高层次人才协会成立,嘉应学院高峰人才朱阅岸当选会长,他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推介,同时将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服务为本,搭建开放、共享的学习成长环境和平台,了解人才的所需所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积极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企业和人才的愿望和诉求。
据了解,梅江区高层次人才协会现有首批会员100人,是服务集聚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促进人才交流互鉴、成果展示、抱团发展的平台,对于实现高层次人才与梅江区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同频共振”有重要意义。“协会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成长环境和平台,通过参加理论研讨、专题讲座、业务培训、咨询等活动,促进交流、合作与共享。”广东尚上升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迪玲说。
在梅城百岁山脚下,新冠疫情防控隔离点摇身一变,成为梅江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性的全要素双创平台。据了解,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梅江区委、区政府创新思路,对隔离点进行改造盘活和招商运营,结合落实市“青梅计划”和“免费梅州”行动,推动隔离点“转岗变身”,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为青年群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性的全要素双创平台。据青创园运营策划宋丹姗介绍,该园区配备136间人才公寓和互联网办公设施、体育休闲设施,提供1至3个月的免费住宿以及3至6个月的免租期,目前9家企业正式入驻。
发挥人才优势 提升引才实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梅江区高层次人才协会的会员中,不乏年轻的优秀人才代表。
来自江门的麦碧云便是其中一位。她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山大学,研究化学相关领域。她也是梅江区于2021年底引进的教师人才之一,目前在梅州中学教授化学。在梅州工作几年来,她充分感受到了梅江区在“引育留用”人才上的诚意,也坚定了在梅州安家落户的决心。“梅江区给予我们充足保障和优惠政策,在梅州工作非常安心和舒心,同时希望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科研与教育相结合,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出高效课堂。”麦碧云表示,她将发挥“以才引才”作用,主动宣传推介梅州人才政策,推荐身边想求职的朋友来梅就业。
“梅江区在收入、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我们充分的保障,让外来的各类人才获得满满的归属感。”嘉应中学急需紧缺人才陈淇雅对地方党委、政府关心关爱人才的各项服务举措表示赞赏。
除了在讲台教书育人,许多青年能人选择回到家乡,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在长沙镇小密村,苍翠的茶田连山成片。梅州市小密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玉婷从2008年返乡创业至今,带领小密茶业扩建至1650多亩茶园基地、建有1500平方米的新型茶叶加工厂,茶叶年产量达50吨。同时,她还通过开展田间教学、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举办专业的茶叶种植加工和茶艺技能培训班等,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丰富本土人才“技能包”,带动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广袤的土地给了我很多机会和成长空间,接下来,我们会在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同时,发展茶园客家非遗手工茶采摘制作体验、茶叶特色餐饮、茶园特色露营民宿等,传承弘扬好茶文化,让更多的人知茶、懂茶、爱茶。”李玉婷说。
近年来,梅江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各类英才,加大引进培养各类人才力度,并将引进的人才充实到实体经济、社会民生和乡村振兴中。至目前,全区新引进人才2706人,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7人,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7人,乡村振兴志愿者35名,返家乡社会实践人员238名,申报省级博士工作站1个、上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2个。
广宣传强服务 创造留梅机遇
日前,“‘强化落实人才新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才政策进园入企,赋能实体经济人才队伍焕发新活力”活动在客天下举行。活动现场,市、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代表分别进行乡村工匠职称申报与评审政策的解读和“1+N”人才新政的宣贯;企业高管代表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动员和交流。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要全力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在职员工主动成才。
今年暑假期间,在梅江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团区委、梅江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单位组织开展“青年在梅江”之“团”聚英才·青年看梅江2023年梅江区高校大学生暑期研学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70多名返乡大学生分别前往朱云卿事迹陈列室、梅州城市展览馆、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地参观,进一步感受梅江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振兴的无限潜力,增强了他们返乡就业的信心。活动前,相关工作人员为高校大学生解读梅州市“人才振兴16条”“青梅计划”政策,并播放梅江区情和梅江人才工作的宣传片。
一个个“干货”满满的活动,是梅江区注重优化来梅留梅返梅青年人才服务举措以及把政策宣传到位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区充分利用好各级人才驿站平台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人才交流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交流互助、信息共享的机会,做好人才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覆盖率。同时,充分利用学生放假返乡的时间,讲好家乡“故事会”,深入开展“青年在梅江”“团聚英才” “青春助农”等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实(见)习、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辅导、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搭建一站式青年职业成长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吸引青年留在梅江建功立业。(记者 张莹娜 特约记者 钟戈 通讯员 钟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