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一新的房屋极大提升了乡村颜值和人居环境水平。(曾文敏 供图)
今年以来,五华县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通过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农房颜值大提升,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五华全县共提升农房风貌近1万座,其中“赤膊房”6605座、其他微改造3340座,全县农房风貌得到有效提升。
干群合力
提升存量农房风貌
连日来,纵然气温下降、小雨不断,但行走在五华县各镇村,仍到处可见热火朝天地进行农房装修施工的场景。走进转水镇维龙村,原本一栋栋外观破旧、裸露的农房已经装饰一新或正加紧施工,全村仿佛换了一副模样。
“房屋装修好后,我准备依托村里丰富的温泉等资源,发展温泉、民宿及餐饮等产业。”维龙村村民钟金辉积极响应号召,对自家房屋外立面进行装修。维龙村党总支书记曾凤兰认为,做好农房外立面改造提升,扮靓乡村,对大家都有好处。“乡村变美后,游客自然就来了,有助于推动村里各项产业发展。”曾凤兰说道。
据介绍,为确保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取得实效,转水镇建立“镇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采取“5+2”“白加黑”工作模式,针对前期摸查情况,制定每周攻坚计划和完成清单,逐户做好政策宣传和动员,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针对困难家庭,转水镇采取“村委买涂料、主家搭竹架、干部上墙刷”的工作方式,帮助群众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
在华城镇,为务实高效做好农房风貌提升工作,该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对自家未装修房屋进行风貌提升,自觉做农房风貌提升的建设者、示范者、推动者,形成党员干部带头上、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华城镇政府干部卓忠伟就是其中之一,在镇政府发出倡议后,他积极响应,率先自行自费对自家老屋的外立面进行提升,还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
转水镇干群合力、华城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是五华扎实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面对全县需提升农房风貌户底数大、任务重的现状,五华全县上下知重负重、奋起直追,迅速掀起“机关联基层、干部带群众”以及“百日攻坚”行动热潮,久久为功推进农房风貌提升。通过努力,今年全县完成农房风貌提升近1万座,特别是8月份实施攻坚行动以来,全县农房风貌提升5800多座。
标本兼治
抓住关键突出长效
今年8月,五华印发《五华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提升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要全方位加强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提升乡村建筑风貌。注重突出先行先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格、统一外墙色彩)要求进行农房风貌提升,结合村庄传统建筑的特点,做到屋顶用材、外墙饰面、门窗风格等协调统一,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风貌。
农房风貌提升好处多,但“钱从哪里来”又是一大现实难题。据五华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黄仅鹏介绍,除了立足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外,五华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主动参与,多渠道扩宽保障来源。在更高层面上,五华因势利导创新设立村级“百千万工程”助力金并实现村级全覆盖,共募集资金近9000万元,帮助镇村解决资金问题,努力推动形成百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
既抓存量改造,也抓新增管控,才能标本兼治。针对农房建设管护等短板,五华在规范新增建房行为、加强风貌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突出从源头管控,助力全县农房管理迈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标本兼治突出长效,打造一批精品村、精品路线,形成一批特色乡村和新时代现代化村庄。
推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五华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决策尊重群众、实施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努力让群众主动融入、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当前,该县群众参与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的热情持续高涨。(记者 赖锋 特约记者 曾文敏 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