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差不齐的分散田块,蝶变成整齐美观的连片稻田;从水稻收成不好,到生产出交口称赞的富硒丝苗米,兴宁市合水镇富和村依托兴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路。
走进兴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富和村的富硒丝苗米种植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方格稻田。兴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仕雄介绍说,种植基地面积有500亩。这里原是几百户村民零星分散、参差不齐的田块,排灌条件差,甚至有的农田已丢荒。2018年,兴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富和村订立土地流转合同,承包发展特色农业,栽植“有机富硒水稻”。在富和村“两委”和驻村干部支持下,合作社完善了排灌系统,集约修整了田块,利用土地含有“富硒微量元素”这一特点,因地制宜选种富硒水稻良种。在田间管理中,种植基地不仅坚持科学用水、科学晒田、科学施肥,而且还进行了无药害污染试验。这样生产出来的富硒丝苗米,一经上市便深受消费者喜爱。
富和村党支部书记吴翠芹说,以前村里土地分散,耕种不便,出现了好些土地丢荒现象。即使自己耕种,收成也不好,村民们耕种积极性不高。自从兴禾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富和村集约农田后,通过科学种养,生产的富硒丝苗米稻谷穗长颗粒饱满,煮出来的米饭香软,十分好吃。如今村民不用自己耕种田地,每年还能收到每亩农田450元的补助款。(记者 谢爱华 范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