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镇村发展
兴宁市着力打造苏区融湾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窗口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兴宁实践取得新突破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2-21 09:52:39  浏览:-
字号:

黄槐镇规划建设“一路一街一园三区”,图为河流和外立面改造现场。


兴宁市不断加强兴宁鸽“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中国鸽业之都”。


兴宁立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兴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区。


兴宁市通过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进一步厚植红色苏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梅龙高铁开通让兴宁步入“高铁时代”;黄槐军旅特色镇、叶塘温泉特色镇建设成效初显;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平安建设成绩优异,连续3年获评梅州优秀等次,并被省委平安办颁授“平安鼎”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兴宁市积极推动,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如今,兴宁市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结合实际提出以“一核三极”为路径,着力打造苏区融湾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窗口,全力当好梅州“百千万工程”主力军,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兴宁实践取得新突破。

  改革开放添活力 融湾发展启新程

  2024年12月以来,“食在广东,鸽出兴宁”为主题的“兴宁鸽”系列主题活动相继开展,助力兴宁鸽产业飞进大湾区,飞向全中国、全世界。

  据了解,兴宁市目前正积极推动兴宁鸽实现苏区生产、湾区销售、畅销全国,力争3年内新增培育1至2家国家级肉鸽产业龙头企业,5年内成功创建国家级肉鸽产业园,实现全市存栏种鸽500万对、年出栏肉鸽1亿羽、全产业链产值50亿元,努力打造成为大湾区优质肉鸽产品供应地、国内一流肉鸽产业发展高地。

  去年以来,兴宁市主动深挖《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的政策红利,抢抓机遇,争取到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各类资金14.85亿元,推动37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30.8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在融入大湾区的进程中,兴宁市还积极搭建平台,打造了3个“反向飞地”,获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扶持资金8161万元,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规上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破百亿元。与此同时,兴宁市还成功举办了“兴商回归”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024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广州)推介会,启动兴宁鸽“12221”市场体系建设。兴宁市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入选省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农特产品展销厅名单。

  “我们接下来将持续挖掘相关政策红利,在与大湾区产业协作、交通互联、人文交融等多方面发力,争取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兴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兴宁市还将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文章,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产业发展为核心 打响四大主战场

  素有“小南京”和“无兴不成市”美誉的兴宁市,有着深厚的产业根基。如今,兴宁市正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打响“工、商、农、旅”四大主战场。

  在位于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兴宁立讯技术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的工作紧密衔接、井然有序。工人们有的在操作控制面板,有的在拼装产品,有的在检查产品质量,大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生产线高效运转。面对订单量的增长,兴宁立讯技术有限公司去年底在坭陂镇扩充了新厂区,今年将向年产值3亿元的目标努力。

  当前,兴宁市正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艺、酿酒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与此同时,兴宁市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正重点发展医疗器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规划布局低空经济、AI智能、算力等未来产业。

  为做好“土特产”文章,兴宁市努力推动肉鸽、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沃柑、单丛茶、油茶等优势产业发展。特别是围绕打造“中国鸽业之都”目标,目前正加强兴宁鸽“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通过举办“兴宁鸽美食大赛”等活动,强化人才、市场、生产、文旅等支撑,努力将兴宁鸽打造成富民产业。

  城乡建设重融合 “一核三极”促发展

  “打造苏区融湾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窗口,必须立足兴宁实际、坚持‘一核三极’的发展路径。”春节前召开的兴宁市委全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

  在兴宁市提出的“一核三极”中,“一核”指的是坚持以县城为核心。在县城建设中,兴宁市将围绕梅州市副中心城市定位,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特别是加快南部新城建设,谋划推动古城片区保护提升,着力提升兴田、福兴、宁新三个街道综合实力,推动人口、产业、消费集聚,不断提升兴宁县城的承载力、引领力、推动力,以此辐射带动全市镇村发展提档升级。

  在镇域发展上,兴宁市聚力打造“三极”,即黄槐镇全民国防教育特色发展增长极、叶塘镇与梅州兴宁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增长极、水口镇与广梅园区联动发展增长极。其中,黄槐镇以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配合省旅控集团把其打造成国家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并规划建设“一路一街一园三区”,全力建设黄槐“军旅第一镇”,再现“小香港”繁荣,让其成为提振兴宁北部发展活力的一颗亮眼明珠。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区。叶塘镇是兴宁市产业园区所在地,且拥有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农业产业资源、客家文化资源。接下来叶塘镇将围绕打造兴宁县城副中心的目标,按照“工农旅互联共生,产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和温泉文旅产业,为兴宁市中部经济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而水口镇则依托与广梅园区的联动关系,找准产业发展融合点,建设产城融合示范镇、广梅园“后花园”,带动兴宁南部镇强民富。

  绿色发展绘底色 生态文化共繁荣

  兴宁市作为林业大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兴宁市一直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进一步厚植红色苏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我们将坚持科学植树造林,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确保今年完成林分优化2.4万亩,新造林抚育3.15万亩,森林抚育2.2万亩目标任务。”兴宁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市今年还将持续推进四望嶂“一带一环三林六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积极打造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示范点,打造生态宜居的绿美家园。同时将扎实推进县镇村绿化,纵深开展“我为兴宁种棵树”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植绿行动,推进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营造植绿爱绿浓厚氛围。

  此外,兴宁市还将持续绷紧弦护绿,完善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防控林业生物安全风险,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下活“一盘棋”兴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兴宁市将牢固树立‘发展思维、产出思维、用户思维’不动摇,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中找定位,在‘百千万工程’中找方法,在兴宁市独特的资源禀赋中找动力,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在梅州市日前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兴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超文现场亮诺时如是说。(记者 陈思杰  摄影记者 吴腾江  特约记者 钟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