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镇村发展
梅县区筑牢金柚产业之基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金柚飘香喜丰收 甜美产业促振兴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11-17 11:24:06  浏览:-
字号:

雁洋南福金柚种植基地。(冯森达 摄)


饱满的金柚挂满枝头。


位于雁洋镇南福村的金柚智慧科技展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柚类加工产品。(吴丽伶 摄)



“柚”迎丰收,柚农脸上洋溢着喜悦。



柚农忙着采摘金柚。



在石扇镇西南村,柚农忙着打包金柚。


  眼下,正是梅州柚·梅县金柚丰收的好时节,漫山遍野的柚树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勾勒出一幅金秋好“丰”景。作为“中国金柚之乡”,梅县区种植金柚已有百年历史,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金柚商品基地、集散中心,近年来坚持把发展金柚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金柚提质工程,从源头把控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多元延链强链、产业园建设等方面蓄势发力,持续推动金柚品质做优、品牌做大。

  目前,梅县区金柚种植面积达27.86万亩,全区金柚种植农户约5万户,户均年收入约2.9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金柚已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匠心种植 让金柚更有品质

  在雁洋镇四和村绿草园金柚种植基地,记者看到饱满的金柚挂满枝头,柚农劳作其间,他们一手稳稳地托住柚子,一手熟练地握住果剪,将沉甸甸的金柚稳稳当当地摘下。“我们家种了30多年柚子,我从父辈手里接手柚园后,很注重金柚种植管理,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金柚品质,因为好柚才会好卖、也才能有好价。”该基地负责人杨仕耀说,近年来他主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金柚,今年预计增产10%,能采摘6万斤金柚。

  在梅县区,不仅杨仕耀,还有很多柚农都深刻体会到“好品质才能赢得市场”。为了更好地提升金柚品质,梅县区近年来大力推广金柚标准化种植,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病虫绿色防控、无病毒苗木培育等成熟的优质金柚栽培技术,扎实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等行动,不断提高金柚种植管理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先进技术奖项30多项。

  同时,梅县区加强金柚常态化种植管理,做好气象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下发各个季节金柚管理措施,印发《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关于金柚质量管理的通告》,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果园提供技术指导,并做好技术培训和销售服务工作。“春天疏花授粉,秋天成熟采摘,冬季修剪,全年病虫害综合防控,都是技术指导的关键节点。”梅县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钟永辉说,他近段时间忙着教柚农“一果两剪”的技术,保证果实不受损、耐储藏。

  近年来,梅县区倡导优质优价,坚持以品质赢市场、以品质树品牌。“我们结合实际科学确定金柚采摘时间,提倡‘适时采摘、不熟不采、非熟不卖’,政府、企业、柚农各方在‘适时采摘、不熟不采、非熟不卖’上达成一致共识。”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梅县区还强化龙头带动,联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发布梅州柚收购标准,突出地方特色,以统一的名称、统一的Logo、统一的品牌形象,严格质量把控,坚持“好柚好价、优质优价”原则,通过标准化分拣、包装、运输,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实现渠道更多、品牌更响、卖价更高、效益更好的成效,让梅县金柚成为柚农的“致富果”。2024年“梅县金柚采摘节”荣登全国“节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科技赋能 让金柚更有“智慧”

  在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一颗颗刚被采摘下来的柚子坐上专属“过山车”或无人机,从山上运下来。“以前我们采摘下来的柚子主要靠肩挑背扛,不仅工人难请,而且效率低。现在有了山地轨道车和无人机,效率大幅提高,一次就能运几百斤。”南福村党总支书记黄开志说,无人机不仅可以应用在运柚子上,还可以用在施肥等环节,非常方便。

  作为集生产示范、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南福金柚种植基地的“科技范”不单体现在运输上。该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柚农与果商的对接平台,为柚农提供产、供、销服务,建有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柚农可通过手机APP对种植终端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金柚产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黄开志表示,他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继续带领村民发展好金柚产业,加强科技应用,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让村民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

  近年来,梅县区在南口镇南龙村新建约200亩农林科创中心,建有20亩柚类种质资源圃,收集全国约152个柚类品系,脱毒梅县金柚原种4个品系,建有26亩金柚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完善黄龙病检测室和土壤化验室,为金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聘请18位专家为金柚产业发展顾问,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了金柚无病毒种苗繁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金柚塔形修剪等技术。

  以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梅县区大力推进金柚精深加工,近年共获专利、成果登记19项,成功研发药用柚苷、柚苷二氢查尔酮等5项生产工艺,全国首条柑橘提取柚苷生产线试产成功,运用柚小果提取柚苷技术,扶持经营主体发展柚果深加工。

  目前,梅县区已建成10条无损检测生产线、2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集散中心,建设基础数据资源库和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成5个信息业务应用系统、38个物联网种植基地,金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日益提高。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的紧密合作,鼓励头部企业形成合力推进金柚全产业链开发和科研利用,形成鲜果、粗加工、深加工产品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以小柚果为原料的柚苷精深加工。

  三产融合 让金柚更有价值

  金柚果脯、柚子酥、柚花茶、金柚啤酒……走进雁洋镇南福村的金柚智慧科技展厅,琳琅满目的柚类加工产品映入眼帘,让人真切感受到柚果精深加工带来的成效。“从叶到花、小柚果,从果皮、果囊、果肉到果核,柚子全身都是宝,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全果资源化利用。”梅县区金柚协会会长李永生说,“总书记给我们加油打气,让我们信心十足。接下来我们将努力让金柚发挥最大效益,推动金柚产业提质增效、柚农增收致富。”

  在梅县区桃尧镇润土金柚标准园,一批特殊的“丰收者”——金柚认养人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的金柚采摘体验之旅,柚园里人声与果香交织,满是丰收的喜悦。“来果园亲手采摘并了解金柚的生长过程,不仅能感受到劳作的乐趣和不易,还能深入了解金柚的种植文化和产业魅力,增强对金柚产业的认知。”金柚认养人叶伟锋告诉记者。

  这是桃尧镇通过“认养+体验+传播”的创新模式,推动金柚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跨界融合的一次尝试。据桃尧镇副镇长沈新良介绍,“2025认养桃尧好柚计划”启动后,在桃尧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当地各柚园积极完善园内基础设施,新建露营基地、增设休闲桌椅、打造观光打卡点等,为认养人营造舒适自然的观光休憩和农事体验场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梅县区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积极探索金柚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农民增收新增长点。

  “我们改造提升园区农业生产设施,大力扶持企业发展金柚精深加工,延长金柚产业链,目前全区培育金柚精深加工企业7家,成功开发出金柚酒、金柚茶、金柚含片、柚苷等附加值高的产品。”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说,同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四好农村路”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打造了石扇金柚文化街、松口古驿道、雁洋南福金柚公园、大黄村丰收广场等休闲农业示范点,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此外,梅县区还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效应,创新多种机制联农带农,重点加强高质量、高效益金柚生产、仓储、信用“三服务”,推广保底分红、联农电商等,形成了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模式,构建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多元增收机制,进一步盘活资源,激励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实现农户、企业、产业“三赢”,有效提高村集体收益,助力农民增收。(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吴碧芬 冯森达 王雅  通讯员 卢晓燕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高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