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振兴资讯
扎根乡村沃土 收获基层历练
——梅江区“95后”选调生代表的驻村故事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06-29 09:33:00  浏览:-
字号:

  b6d6a2e5d64fe2028836ff865ff99353.jpeg

5d157bfa95eaec721c14d1f788e33848.jpeg

  金山街道选调生、西阳镇北联村支书助理郑嘉亮为村“两委”干部带来信息化技能培训。(受访者供图)

  c4982ae4b05ec0cc45fb3e1d295d9baf.jpeg

  郑嘉亮与北联村枇杷种植户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吴腾江 摄)

  4ee904c23e46643e7da06e5e4e158e0a.jpeg

  在长沙镇大密村村道,梅江区审计局选调生、大密村委会主任助理龚苑婷(左)向记者介绍村内发展情况。(钟戈 摄)

  1.jpg

  古剑彬(左)放弃广州高薪工作回到梅州,成为梅江区住建局选调生、城北镇扎上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江婵 摄)

  (以上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在梅江区乡村土地上,有这样一群青年选调生,他们扎根基层沃土,守护绿水青山;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冲在防疫一线,保障群众安全……自2019年选调以来,这群高校毕业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近日,记者前往西阳镇、长沙镇、城北镇,采访了3位“95后”选调生的驻村故事,透过他们的视角看乡村新变化新面貌。

  坚守心中信念

  展现青春担当

  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经选调考试被录用后,在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前,一般会安排到村任职两年进行基层锻炼。广袤的乡村,成了青年选调生茁壮成长、提升综合素质的沃土。

  2019年11月,金山街道的选调生郑嘉亮,到西阳镇北联村担任村支书助理一职。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人民公仆,当郑嘉亮还未完全适应角色转变时,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防控成为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大考验。作为一名年轻党员,郑嘉亮义无反顾地与村干部一道坚守防疫一线,及时宣讲政策,挨家挨户排查,建立重点人群和外地返乡人员监测台账,并对进村车辆和行人进行登记、测温等,筑牢基层防控网。

  “在疫情防控等关键时期,党员发挥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尤其凸显。起初,村内防疫岗位由党员干部在岗,到后来,很多村民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踊跃当起了志愿者。”郑嘉亮说,北联村是广东省“红色村”,革命遗迹丰富,红色氛围浓厚,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党员主动作为的先进事迹,让他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继续在基层磨砺成长。

  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与群众沟通不接地气、陷入新角色的迷茫,往往是选调生初到基层普遍面临的问题。“刚驻村的时候,我对农村生产生活情况不熟悉,入户与群众沟通,成了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有时甚至会出现‘冷场’现象。”郑嘉亮说,对此,他虚心向广州市医疗保障局驻村第一书记、北联村老支书老党员学习,默默观察他们,并请教沟通技巧。在熟悉村情民意后,郑嘉亮很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从“外乡人”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郑嘉亮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驻村期间,他利用专业知识,协助打造电商平台和开展北联枇杷直播带货活动,提高红色旅游和农特产品知名度;协助打造北联村“健康小屋”,为村民提供新型智慧医疗服务……近日,郑嘉亮还为换届后的村“两委”干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电脑课”,传授电脑基础技能知识、电子台账制作方法等。他说:“村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够高是我们的短板,希望通过信息化技能培训等方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村’。”

  在摸索中前行

  在砥砺中成长

  今年25岁的古剑彬,放弃原本在广州烟草公司的高薪工作,通过选调生考试回到家乡梅州,成为了梅江区住建局选调生、城北镇扎上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面对他人的不解,古剑彬这样解释:“在很多人看来,烟草公司是个很不错的工作单位,但我更渴望到农村一线广泛接触群众,学习多方面的实用知识,获得多样的人生经历。报考选调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针政策的落实、农村矛盾的化解、民生项目的推进,都要依靠基层干部这根“针”来落实。在做群众工作方面,古剑彬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沟通技巧。“通过不断积累,我认为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时刻秉持以和为贵的精神,去感化群众、处理问题。”古剑彬举例说,几平方米的田地,城里的年轻人可能会认为无关紧要,可村民之间却往往会因此产生纠纷,因为这是他们的生产资源。这就需要基层工作者站在他人的角度,耐心了解各方诉求,分析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妥善化解纠纷。

  扎上村地处梅江区城郊,近年来,樱花大道柏油路、思乡桥、四清桥等基础设施相继完善。古剑彬说,在他眼中,村庄最大的变化,一是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民生产生活越来越便利,民风越来越和谐;二是村“两委”班子工作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完善,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提升。而古剑彬的贡献,也让村“两委”干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扎上村党总支委员李昌情笑着说:“剑彬是我们的工作小能手,年轻力量的到来,使村务工作更加规范化运转,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锻炼时间即将期满,我们都舍不得他离开哩。”

  绿油油的水稻迎风摇曳,行走在长沙镇大密村的村道上,梅江区审计局选调生、大密村委会主任助理龚苑婷打开话匣子,向记者介绍起了村内主要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而在两年前,她还是一个入户时腼腆得“开不了口”的女生。“我生于兴宁大坪的一个农村家庭,毕业于广东金融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很多同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到银行、媒体等单位就业,而我选择回到家乡,除了能就近照顾父母以外,更是想为家乡多做点事。”龚苑婷说,作为村委会主任助理,她主要协助村“两委”干部做好各项村务工作,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为基层出力献策。

  初次入户开展低保户和五保户核查工作时,龚苑婷真切感受到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意识到补贴费用要精准、及时地发放到群众手中有多么重要。所以,无论困难群众的家有多远,她都会坚持入户核查。龚苑婷说:“前往大密村樟坑片五保户家的路途险阻,乘车30分钟后,是车辆不能到达的地方,我和村干部要徒步30多分钟,才能到村民家中。”

  现在,黝黑的肤色已成为了龚苑婷扎根基层的美丽印记,但她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她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自己做的事看似细小,却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大密村的“平安之乡”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龚苑婷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让她收获了成长,提升了自身价值,也得到了难能可贵的基层锻炼经历。(记者 江 婵 特约记者 钟 戈 钟伟才 通 讯 员 魏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