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金针菜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很知名,最贵的时候1斤能卖到50元。”寒冬时节,在大埔县银江镇明新村的金针菜种植基地,望着眼前一片翠绿的金针菜,村党支部书记房国杰的心里依然暖意融融。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当前,大埔越来越多乡村像明新村一样,正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建强特色产业链,加快农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连片种植扩大产业规模
明新村打造了一个连片300亩的金针菜种植基地。“亩产能达到250斤左右,价格高的时候1斤能卖到50元,低的时候也能卖到33元。”房国杰告诉记者,明新村的金针菜近几年产销两旺,远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村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于是村里整合资源,鼓励引导村民连片种植金针菜。
为做强金针菜主导产业,银江镇依托绿仙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优势资源,对其位于坑口村的加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一个集产品加工、商品展示、电商销售于一体的银江金花小镇长寿珍品展销中心。目前,该镇通过与种植户签订销售协议、打造连片种植基地等方式,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扩大金针菜种植规模,现有金针菜种植面积约2200亩,在明新、明德、李子坪、车上等村发展了6个较具规模的金针菜连片种植基地,总年产值可达1650万元。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金针菜正成为带动银江镇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银江镇明新村300亩金针菜种植基地。(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而在三河镇旧寨村有机灵芝产业基地里,一排排菌包整齐堆放,菌包上面布满褐色粉末,菌香四溢。旧寨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志辉告诉记者,去年灵芝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目前,新购进的菌包正在栽培中,今年计划将栽培的数量扩至4.8万包,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在三河镇旧寨村有机灵芝产业基地,一排排菌包整齐堆放,菌包上面布满褐色粉末,菌香四溢。(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乡村振兴主要还是要靠产业。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灵芝种植前景好、资金回流快、技术也不复杂,所以选择灵芝这个特色产业来引领旧寨村的乡村振兴。”吴志辉表示,通过发展灵芝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带动了村民增收。今年62岁的旧寨村村民罗应河是村里灵芝基地的技术骨干。“我现在每月能领到2600元工资,到年底还能拿到580元的分红,比起以前给别人打散工,日子幸福多了。”罗应河说。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工作更加出彩,特别提到要做大做强梅州柚等特色农业。
大埔是“中国蜜柚之乡”,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中国最大的蜜柚种植县之一。蜜柚产业已成为大埔县的农业主导产业。
为让蜜柚产业联农带农的效益最大化,大埔创建了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培育发展了一批蜜柚种植、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以“产业园+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产业园建设、龙头企业引领,辐射带动2.67万农户种植蜜柚。
走进位于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柚通柚美加工基地,柚子护肤品、柚子辣椒酱、柚子月饼等各类柚果深加工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企业负责人傅曼琼告诉记者:“柚果全身都是宝,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深入研发和精深加工,一个柚果可以产出30倍的附加值。”
随着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为更好应对市场变化,让大埔蜜柚卖出好价钱,大埔县发力柚子精深加工产业,通过蜜柚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丰富柚果产品,提升柚果档次,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大埔全县有蜜柚精深加工厂3间、初加工厂27家,可解决15万吨以上蜜柚初加工。
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大数据中心,接入了全国20多个主要大型批发市场和七大主要电商平台蜜柚销售数据。(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柚子酥产品包装车间一角。(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大埔在向柚果精深加工发力的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柚果“种、管、采、卖”方面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柚果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了集生产、加工、物流、市场、监管等全产业链信息于一体的大数据中心,接入了全国20多个主要大型批发市场和七大主要电商平台蜜柚销售数据,实现大埔蜜柚精准“卖”。此外,大埔县发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创新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模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开创电商平台、网红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助力蜜柚销售。目前,大埔有24家企业创建了电商销售或直播带货平台,年销售总额超5300万元,在京东购物平台还推出了“大埔蜜柚”专区。
大埔创建了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培育发展了一批蜜柚种植、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建强堡垒引领产业兴旺
走进位于枫朗镇的西岩山万亩茶文化产业园,放眼望去,云雾缭绕,满目翠绿,茶园梯田层层叠叠,自上而下的盘山公路串起沿线村庄,各色茶吧、茶厂错落其中。
茶业是枫朗镇的特色主导产业。2019年,大埔县创建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西岩山脉规划打造枫朗镇隔背、上山下、三溪3个村包含岗头、南坪、岽顶湖等多个园区的茶叶产业园核心区。
枫朗镇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敢闯敢干,带领群众做强做大茶产业,让茶树成为村民的致富树。“我们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不断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枫朗镇党委书记廖周磷介绍说,该镇以大埔角“红色村”为龙头,西岩山万亩茶文化产业园为抓手,构建“一核一轴两翼多园区”空间布局,全力建设红色文化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2021年,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3万亩,茶叶产量约21万斤,总产值达3.3亿元。当前,枫朗镇茶业已形成了产制销一体化链条,种茶农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凯达茶业岽顶湖茶场,工人正在将茶叶装入设备摇青。(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枫朗镇的发展变化,是大埔县以高质量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产业在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目前,全县32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有12家企业成立了“两新”组织党支部,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设立支部示范园、党员示范岗,激发先锋模范效应,提升农业产业造血功能,实现产业兴旺。并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发展蜜柚产业7万多户、茶叶产业2万多户,实现年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撰文 洪国栋 余灏 摄影 吴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