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振兴资讯
蕉岭县立足资源禀赋提速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
三产融合强产业 三生融合美乡村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06-13 09:22:45  浏览:-
字号:

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景。(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乡村产业社区具有‘产业’和‘社区’的双重属性。它相对于传统的产业园区来说,打破了地理边界,空间更开放、生态更多元、社群交流更活跃。”时值盛夏,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乡村产业社区内长势喜人的水稻已经进入抽穗扬花阶段,一串串稻穗随风摇曳,生机盎然。蕉岭县首批受聘的“产业村长”、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崇文行走在稻田间,不时抚触水稻,面露喜色。对于建设乡村产业社区,温崇文满怀信心和期待。

  当前,蕉岭县抢抓省、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寿乡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石窟河沿岸各类资源节点,以乡村产业为主抓手,拓展优化“六事”乡村治理方式,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更多流向农村,推进城乡产业链延伸对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探索建设以产业为核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产业社区,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

  产业兴村 打造振兴新引擎

  建设乡村产业社区,振兴乡村产业是根本。走进长潭镇白马村,一望无际的稻田排布均匀、错落有致,阳光洒在稻田里水波潋滟,映衬着数只觅食白鹭翩跹,一幅美丽乡村的写意画卷令人陶醉。“已经可以嗅到清新的稻花香了,6月是病虫害的高发期,需要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广东科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白马村“产业村长”林干松捏着稻穗,与白马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华攀谈起来。

  林干松告诉记者,科诚农业公司是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产业园选址落地于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的白马村。“当地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灌溉设施完备,水稻种植具备良好条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丝苗米,总面积近1500亩。”林干松认为,乡村产业社区不仅仅是产业资源在空间上的简单汇聚,而且需要对主导产业精准施策,更加注重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互补,将产业链上的生产、研发各个环节有机串联起来。“我们公司集丝苗米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每年在农忙插秧、人工除草、生产加工线作业等环节,能够吸纳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300多人次。此外,我们加大农业机械、智慧农业的普及运用,推动丝苗米产业链式发展。”林干松说。

  “经过前期组织规划,我们认为白马村主导产业凸显,加上邻近县城,区位优越,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具备建设乡村产业社区的良好基础。”长潭镇副镇长何伟强表示,该镇以白马村为试点,正全面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选聘社会能人担任“产业村长”,引导其运用所掌握的现代先进科技知识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来帮助当地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促进丝苗米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提速建设产业社区。

  一河两岸展秀色,石窟风光似画廊。白马村是蕉岭县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有序推进乡村产业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当前,我县正在白马村和龙安村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以产业为核心,串联石窟河沿岸各类资源节点,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蕉岭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立足社区功能定位,强化党建引领,重抓丝苗米特色产业发展,串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集体收益与村民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产业社区建设。

  产社融合 激发发展新动能

  “‘产业村长’,顾名思义,就是要与村集体、村民合力把产业做起来,把社区带动起来。”作为一名深耕本土的新农人,温崇文深知产社联动对干事创业的重要性,“乡村只有结合发展定位、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凝聚起社会力量,做足前期规划,走对走好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之路,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任“产业村长”后,温崇文负责龙安村位于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地带。去年,龙安村丝苗米产量达到100万斤、产值400万元,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乡村产业社区雏形显露,但“人”与“产业链”短板也很突出。“70后种不动、80后不想种、90后不会种,这个现象并不鲜见。”龙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小峰说。“于是,我们通过跟村委会、农户合作,流转土地或提供技术指导、农机服务,也支持鼓励年轻人返乡种田。”温崇文说,“目前,我们带动农户超3万户。在技术的加持下,一亩地一年至少增收500元,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

  而精深加工领域又该如何发展?温崇文给出的答案是与周边中小企业、工坊、服务业抱团联动发展。听说“产业村长”要帮忙规划村里的精深加工产业,益鑫酒厂老板郭海峰率先站了出来。“我在龙安村经营有一家酒厂,主要生产白酒和客家娘酒,但苦于品牌知名度低,成品酒的市场受限。”郭海峰告诉记者,他的酒厂年产量16万斤,年均消耗大米约22万斤,在“产业村长”的带动下,他也积极投身于乡村产业社区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引导下,我计划与温总合作,深挖产业潜能,打通物流堵点,推动丝苗米产业延链补链,并以市场化为导向,结合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工厂、创新创业中心、仓储中心等建设,积极打造乡村产业社区服务中心。”郭海峰说。

  乡村产业社区因产业发展而兴,因基层治理而美。“尊老爱幼、和亲睦邻得10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无杂乱堆放行为得20分……”在龙安村的积分兑换超市里,村民谢柏欣正细细数着自家“积分账”,而洗洁精、牙膏等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超市货架,等待兑换。郑小峰介绍说,当前,蕉岭县正在推进拓展优化“六事”乡村治理方式,在龙安村通过运用“积分制”将乡村治理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明确各类加分项和减分项,并以积分兑换超市为载体,充分激发起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热情和激情,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同时,也让文明之风吹遍乡野。

  “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镇正扎实有序推进乡村产业社区系列配套项目建设。除了龙安村积分兑换超市提升这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还包含有风貌提升、产业发展类等8大项目,总投入金额达1700多万元。”蕉城镇人大主席黄集运说。

  城乡联动 描绘和谐新画卷

  乡村产业社区既是“干事创业园”,也是“农旅休闲综合体”。时下,白马农业主题公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领略乡村田园风光。

  白马农业主题公园是长潭镇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性项目,主要由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组团单位省市场监管局引进社会力量捐资打造。该公园总占地面积100多亩,集党建文化广场、鲜花大道、稻田花海、观光小火车、观景平台、农产品展销中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文化长廊等旅游打卡点于一体,推动农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从此,市民游客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新渠道,村民也享受到了乡村产业社区建设的甜蜜成果。”林金华笑道。

  夏日酷热难耐,但龙安滨水公园却格外热闹,许多蕉岭县城居民到此避暑休闲、放松身心。“以往我们这算边缘地带,寥寥无几的摊档没什么人气。”龙安村村民林阿姨经常在滨水公园摆摊,流动销售一些饮品,但早年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周边人气不旺,档口经营状况一般。“现在却像换了一个模样!”林阿姨一边为顾客调制消暑仙人粄一边笑着说道,乘着乡村产业社区建设的东风,这里的人气也旺了起来,她的档口也开始火了起来。“天渐渐热了起来,纳凉的人更多了,清补凉等一些冷饮产品格外畅销。许多附近的村民都会把农特产品捎过来一起销售,这里俨然成了一处小集市、小商圈。”林阿姨说。

  “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是乡村产业社区最美的注解。“我们充分发挥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县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村庄延伸,通过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便利的交通、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同时,完善村里的休闲设施,作为城市功能的补充。”黄集运表示,作为乡村产业社区建设节点之一的龙安滨水公园串联龙安古渡口、水利景观公园、水利展馆等特色节点,发挥精品旅游线示范引领作用,正积极打造户外扩展基地和夜市广场。“我们希望建设形成集乡村产业兴旺、人口集聚、服务配套、功能完善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社区和‘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园区+景区+社区’三区协同发展。”黄集运说。(记者 丘琼 吴腾江 特约记者 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徐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