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振兴资讯
“产业村长”上岗 增收致富有路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07-26 11:10:31  浏览:-
字号:

  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贯彻落实梅州市《关于探索设立“产业村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精神,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以乡村产业兴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7月,平远县聘请的13名“产业村长”正式上岗。日前,记者采访了黄新良、黄益斌、谢文生三名产业村长,聆听他们深耕农村,科学谋划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的故事。


  大柘镇产业村长黄新良:

  转型新农人 做强平远稻

  “这里500多亩早稻,都是我们引进的富硒丝苗米优质稻,大约四五天就能完成收割。”21日,黄新良领着记者漫步在大柘镇超竹村优质丝苗米基地的田埂边,望着金黄色的稻田里隆隆穿梭着的大型收割机,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近日,平远县首批“产业村长”正式上岗,其中就有来自大柘镇超竹村的产业村长、广东恒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新良。



  


黄新良(右一)与农业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察看水稻生长情况。(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辉燕  摄)


  这是黄新良自2019年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以来,迎来的第四个丰收年。这些年,他深耕水稻产业,推动这一传统产业实现规模化、技术化,逐渐铺开兴村富民道路。短短几年时间,他创立的广东恒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种植面积迅速从500亩发展到3500亩,成为目前全县种粮面积最大的公司。

  在此之前,黄新良一直从事家具制造行业。谈及转行原因,黄新良笑着说:“这几年,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我也算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粮食产业出一份力。”他在2020年正式注册成立广东恒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谷物、蔬菜等的种植、加工和销售,还陆续建起加工、包装和仓储基地。

  水稻是超竹村的传统产业,过去,水稻种植散碎、传统稻种售价低、抗自然灾害弱成为产业发展的堵点。为此,广东恒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市农科院农林科学院粮油研究所、嘉应学院等单位,引育适宜当地的良种。“目前主要引进19香、南晶香占等多个品种,销售价格超5元一斤,比传统稻翻了一番。”

  同时,黄新良还通过对接各大超市、线上线下平台等多个渠道,积极帮助平远水稻拓宽销路。特别是在大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助力下,公司成功对接广东东西优选网、中国邮政全国消费网、中国农行消费网等平台,帮广大农民打开销路。通过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在大柘镇链接600多户农户,带动超竹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12万元。

  黄新良说,作为一名产业村长,接下来他还将通过努力提高种植技术和抗风险能力,继续扩大高品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水稻富硒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打造一条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水稻全产业链,把平远稻产业做大做强。(傅思林)


  长田镇产业村长黄益斌:

  一颗油茶籽 打开钱袋子

  在长田镇官仁村青葱山林间、拆旧复垦的土地里,处处能见油茶树,村民增收致富路上也少不了油茶树。黄益斌所在的广东新大地公司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利用林业土地资源发展油茶种植等林业经济,变绿色资源为绿色财源。

  走进长田镇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油茶种植基地,只见漫山油茶林青翠,垂在枝头的油茶果绿中透红,个个饱满油亮。作为公司总经理的黄益斌正带着工作人员查看油茶树的挂果情况,“我们引进广西、湖南的油茶品种,比传统油茶果果实更大,出油率更高。”他介绍道,“我们每年都会对老化以及低改林进行改造,发展和补充,确保整个油茶产业良性循环。”

  原来,官仁村是油茶产业为主导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里种植油茶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少农户对油茶认识不足,习惯使用传统、落后的粗放管理模式,导致产量普遍偏低、效益不高。

  2004年,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官仁村成立,投资建设曼佗山庄,发展油茶标准化种植与精深加工,推广科学管理、标准化种植。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林农种植油茶5万多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实现户年均增收4000元,为周边乡村提供了300个就业岗位。“除了季节性上山采茶,平时还在基地里种花卉,每月能领上2000多元工资。”在该公司务工的村民姚利霞笑着说。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茶油灌装车间。(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同时,新大地公司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中山大学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种质资源圃及校外实训基地等,依托高专院校的研发能力,开发出育苗、种植和林业系列产品深加工等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已形成了年产精炼茶籽食用油系列产品1000吨、山茶籽洗涤系列产品300吨的生产能力。

  “我们希望‘一产’奠定基础,‘二产’推动发展,‘三产’带动升级。”2015年,在深圳做销售的黄益斌回到家乡,决定扭转经营思路,依托原有的万亩油茶产业园建设曼佗山庄,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打造集观赏、种植、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曼佗山庄自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实现自有农产品及周边优质农产品销售近亿元,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黄益斌说,“我们还开展了研学活动,学生们过来可以科普互动。”下一步,该公司将会创新方式,进一步探索具有新大地特色的“研学路径”,倾力打造研学标杆。“这也可以带动更多农户融入企业经营,包括民宿、农家乐等,依托游客经济,助推农村经济增收。”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二三产融合,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就业。(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型商超、自有电商平台,以及近30家第三方合作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市场推广策略和全国性的销售覆盖范围,推动油茶精深加工产品实现快速的市场扩展。

  此外,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逐渐发展为农业龙头企业后,每年都为村民带来产量翻番、价格优惠的茶种,还开通了种植培训课堂、茶籽收购渠道。“现在日常务工的农户有近百人,通过以工代训的形式,村民可以过来学习种苗、种花。”黄益斌说。“通过技术指导和赠苗形式,充分利用四旁地种植油茶,借此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袁志鹏)


  上举镇产业村长谢文生:

  林下“小灵芝” 富民“大产业”

  炎炎夏日,在平远县上举镇八社村郁郁葱葱的林木下,一朵朵成熟的灵芝个头饱满,如撑开的褐色小伞,周围散落着喷发的孢子粉;从树叶间隙洒下来的阳光一照,犹如“玉如意”一般散发着珠光宝气。村民们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摘、装筐、运送,这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美景,更是上举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范例。

  “像今天这样的好天气,采摘好的灵芝不需要烘干,直接运到晾晒场,晒个三四天就可以。”平远县兴胜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八社村“产业村长”谢文生表示,他是土生土长的八社村人,也是林下灵芝种植领头人。早期在做木材生意时,因缘际会与福建灵芝种植户有交流,八社村远离县城,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树林下湿润凉爽,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合灵芝生长,便开始了仿野生灵芝种植。据了解,在谢文生的带领下,八社村的灵芝种植面积已超5000亩。


谢文生在林下灵芝种植基地查看灵芝的生长成熟度。(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袁志鹏  摄)


  “灵芝在3月种植,一年收成两批,7月开始采摘第一批,9月采摘第二批。”谢文生告诉记者,灵芝是名贵药材,晒干的成品每公斤市场价为400元,深加工产品价格更高。林下种植灵芝,效益可观,种植一次可采收3-4年,每年采收两季,椴木腐烂后还可滋养森林土壤,使其更加肥沃。村民们现在采摘的是第一批成熟的灵芝,待9月第二批采摘完之后,就要开始准备第二年的菌种培植工作。

  “我自己也种了一些灵芝,忙完自己的就在这里打工了。”在基地务工的本村村民肖女士笑着说,在种植基地干活,足不出村就有收入,还能掌握灵芝种植技术,真是一举两得。经过谢文生的不断摸索,他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除了公司种植外,由公司负责提供菌棒、种植技术指导等服务,农户负责日常管理、种植、采摘、加工等,辐射带动全村90多家农户和周边上百户村民参与种植。

  因为把灵芝种成了好产业,7月,谢文生被平远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聘任为八社村的“产业村长”。受聘为“产业村长”后,谢文生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不能光想着自己做大做强,还要想着怎么帮全村搞好产业。要不断探索,找出产业发展好路子,才能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与仿野生灵芝种植打了多年交道的谢文生,虽然对这个产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要做到全村致富,还是得下足功夫。“以目前的销售方式来看,其实灵芝还没达到它的最大产值。”谢文生说,现阶段八社村主要的销售方式是菌棒、灵芝切片、灵芝茶和干灵芝,要搞就要搞全产业链,八社村的灵芝产业才更有“钱”景。

  怎样才能更好地壮大灵芝产业?这是谢文生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他认为要逐渐形成集培育、种植、深加工、创意销售等于一体的灵芝产业链,并且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向中医药、保健品等领域迈进,不断提升灵芝产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及品牌效应,才能让灵芝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下一步,将持续谋划好、培育好、发展好灵芝全链条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把自己全部“家底”都带到村里来的谢文生表示,作为“产业村长”,将带领着村民积极探索林下灵芝种植新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灵芝产业,让“小灵芝”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大产业”。(吴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