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乡村振兴 > 振兴资讯
兴宁市召开“两会”动员全市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征程万里风正劲 重任千钧再出发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4-04-12 11:12:49  浏览:-
字号:

兴宁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刘海阳 摄)


兴宁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图为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黄伟金 摄)


兴宁首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兴一广场开业运营。(黄伟金 摄)


  4月10日,政协第十五届兴宁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4月11日,兴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议总结了2023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2024年工作,号召全市上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加快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兴宁片区)建设,扎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力当好梅州“百千万工程”主力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宁新篇章。

  回眸2023年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3年,兴宁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纵深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加快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兴宁片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07亿元、比增6.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强化高位推动、凝聚合力,“头号工程”见行见效。

  兴宁市去年以来坚持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县镇两级指挥部实现实体化运作,出台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等,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清单,全市上下掀起强县促镇带村建设热潮。黄槐、叶塘2个省典型镇和北塘、潭坑、坪见、新寨、浊水、水洋6个省典型村全面启动建设,全市净增“四上”企业67家,无“四上”企业镇全部清零。“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深入推进,3家企业入选省级帮扶典型案例,总投资6亿元的大坪镇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

  ●坚持承压奋进、全面发力,发展态势向稳向好。

  兴宁市去年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90.28亿元。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体育休闲等产业总产值均比增25%以上。省药监局、梅州市和兴宁共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纳入省级创新服务名单的医疗器械产业园,注册企业22家。首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兴一广场开业运营,净增限上商贸企业50家。玖崇湖山水亲子乐园、广东和山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试运营,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翻一番。全年引进项目计划投资总额92.67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56亿元。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园纳入省级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进园项目11个。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等2.12亿元。创新出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农业加工、外贸外资等4个专项扶持政策,培育“个转企”80户,新增市场主体7525家、“小升规”企业14家。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三大动力”越来越强。

  兴宁市去年推动10个领域103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一网通办”“极简审批”不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两个100%”成果持续巩固,率先在梅州实行现房交易“先证后税”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刁坊镇河塘岭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省级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出台《兴宁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谋划储备9类117个融湾项目,争取各类上级资金15.62亿元。兴宁市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梅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培育引进各类人才1.3万多人。

  ●推动城乡协调、区域协同,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过去一年,兴宁市推动高铁干线路网及站前综合广场和配套工程完成70%,省道226线妇幼保健院至兴宁东出口段改建工程主体完工,省道226线罗浮至新陂段(先行段)、239线赤巷口至锦绣大桥段等改建项目动工建设。新建中低压配电网321公里。全市5G网络综合覆盖率达90%。老城区供排水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完工,南部新城市政排水防涝工程(一期)动工建设,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2个,宁新安置区(C区)一期、福兴安置区(三期)建成安置房2941套。城区建成区80%村(社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东方红·红苏区”现代农业基地项目落地建设,兴宁鸽预制菜加工基地(一期)建成投产,兴宁单丛茶、兴宁沃柑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菜篮子基地19个,实现农业总产值90.44亿元。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建设,7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2.01万亩,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有声有色。

  兴宁市去年完成林分优化3万亩、森林抚育2.65万亩、新造林抚育1.32万亩,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永和镇仁里村示范点建设卓有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效果显著,完成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等8个项目,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生态治理修复稳步推进。10家持证在采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完成1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新造油茶林1万亩,油茶、南药等林下经济持续壮大。

  ●全心为民办事、优化服务,民生福祉提质提效。

  “三项工程”培训3600多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120人。新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长者饭堂”7家,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28户。优化调整乡村小规模学校34间,新增公办学位2050个。率先在梅州完成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兴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首期改扩建项目基本完成。新建兴宁市人民医院竣工验收,新建福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石马镇成功创建梅州首个镇级全国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兴宁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新馆建成启用。创建“无信访村(社区)”324个,宁新街道劳动人事调解中心获评2023年度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单位,径南“陂蓬模式”获评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普法优秀案例,新洲村成功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兴宁市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被评为省县级标杆。

  展望2024年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此次“两会”上,兴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兴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进出口总额增长6.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2024年,兴宁将持续以头号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这一统领性、全局性工作,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全面实施优势塑造等四大工程,扎实抓好典型镇村示范引领,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攻坚,千方百计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突破性成效、在全省考评中走在前列。今年,兴宁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1 凝心聚力抓发展,以更高站位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以科技创新促进工艺、纺织、酿酒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聚力“保规上、扶规上、育上规”,新增“小升规”企业10家以上。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推动意向企业早日落户。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引进10家以上企业入驻。引进项目计划投资总额90亿元以上,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9个。促进餐饮、文体、旅游、家政等服务消费,争取净增限上企业14家。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完成利用外资1500万元以上。

  2 持之以恒强基础,以更高标准推动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全面完成高铁干线路网及站前综合广场和配套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持续谋划推进G35济广高速兴宁至寻乌段线位调整(复线)、水口抽水蓄能、石壁-和山岩水库水系连通等工程,加快河惠莞高速罗浮连接线、省道226线罗浮(省界)至新陂段改建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国省道升级改造和“四好农村路”项目。加快完善城镇污水管网、电网、天然气、信息网络、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新改造老旧小区63个,加快老城区供排水升级改造(三期)、南部新城市政排水防涝等项目建设。基本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实现农村供水规模化比例达7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强兴宁鸽、丝苗米、单丛茶、油茶、沃柑等优势产业。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制,新增高标准农田4600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6.7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30.45万吨以上。

  3 坚持不懈优生态,以更高品质打造绿色兴宁、美丽兴宁。

  实施林分优化提升4.5万亩、新造林1.8万亩、森林抚育4.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以上。抓好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推进铁山嶂废弃矿区、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生态治理修复。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壮大牛大力、铁皮石斛等南药产业。加强工业源、移动源、大气面源等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达标。确保国省考断面年平均水质稳定达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提升工业等重点领域能效水平,支持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工作。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保障能源安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建设。

  4 坚定不移促改革,以更高能级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完成刁坊、新陂、龙田等3个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工作。抓好农村“三块地”、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房交易“先证后税”、县镇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狠抓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建设用地腾挪整理。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国企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深化省直单位组团纵向帮扶、广州天河对口帮扶协作、省药监局合作共建,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家、梅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

  5 用情用力补短板,以更高水平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坚持社会保障增效为民,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低保兜底保障,启动兴宁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长者饭堂”扩面增量。扎实开展“双创”工作,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630个。全面启用新建兴宁市人民医院,推进兴宁市中医医院和兴宁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提标扩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兴宁、法治兴宁。坚持把更多财力用于民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全心全意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办好办实。

  6 锲而不舍转作风,以更高要求建设对党忠诚、人民满意政府。

  坚定忠诚为政之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严守担当实干之本,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与时间赛跑,用结果说话,坚决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筑牢依法行政之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绷紧清正廉洁之弦,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记者 陈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