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旅游梅州 > 旅游动态
游绍安庐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07-13 10:59:23  浏览:-
字号:

  2195020.jpg

  革命前辈胡一声的旧居(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七一”期间,与朋友相约畅游梅县区梅南镇“绍安庐”。那天一早驱车进入梅南镇,顺着罗田上村村道行驶,在村道下坡的不远处,在红旗簇拥下的一座客家传统风格老屋格外显眼,这时我们的心潮就开始澎湃起来,一看便知我们的目的地到了,映入眼帘的就是古民居“绍安庐”,是革命前辈胡一声的旧居。

  “绍安庐”坐北向南,屋前有一口池塘,两堂两横布局,木樑构架,三合土夯筑墙体,杉木瓦面。进入里屋,屋内雕龙画凤,装饰精美考究,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打磨,但至今仍保存着各式各样的雕刻彩绘艺术品,可以说栩栩如生,如八仙过海、松鹤延年、檐梁神兽等等,还保留有各式各样的百年古凳,这些物品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据了解,绍安庐这座清末民初的典型古建筑,今年5月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年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我太公23岁那年,因生活所逼,只身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南非伊丽莎白港谋生,他艰苦打拼,从搬运跑腿做起,到摆地摊走单帮,到租店做生意,然后做小百货到经营综合百货,经历了无数辛酸。但他聪明能干,洞察商机,有善心、有爱心,人缘又好,且诚信经商,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地一大富豪。”胡伯说。

  “我太公49岁那年,不幸患上沉痾,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嘱咐其19岁的儿子即是我祖父胡秀文,他死后,把部分财产带回家乡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建造绍安庐,二是扶贫济困做善事。”胡伯接着说。于是,胡秀文遵照父亲的遗嘱,回到家乡并于1905年开始建造绍安庐,当时耗资四万余银元,历时10多年终于建成了现在的绍安庐。“我祖父本也是穷苦人出身,深深了解当时社会底层人士的痛苦,他热心帮助穷人。他给家人立下规矩,凡有穷人来讨食,每人一次给一块银元;如遇上吃饭时间,要好好地请他们吃饭。祖父在兴宁开办‘元利布行’,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用在兴宁做扶贫济困之事,深得社会赞誉,大家尊称他为‘胡大善人’呢!” 据胡伯说,1928年国民党派兵来捉拿胡秀文的义子胡一声,并要罚胡秀文捉拿费一千块银元。由于胡一声预先得知消息后藏了起来,没有被抓到,国民党兵便要放火烧绍安庐,此时一士兵搜到了一张“元利布行”的名片,交给带兵的军官(据说是兴宁人),军官一看,马上阻止了士兵烧屋,说这是胡大善人的家,称胡大善人扶贫济困,造福社会,我们不能恩将仇报,他的屋不能烧。于是,绍安庐就此逃过了一劫。1914年,爱国义士古直从香港回到家乡,积极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组织成立龙文乡教育会,聘请胡秀文为会长。胡秀文一生热心公益事业,古直开办龙文公学,胡秀文捐五百块银元作办校经费,龙文公学成功办学后他又每年捐献给学校两百块银元作为奖学助困经费,由此深得社会称颂。他的大善大爱好传统一代一代在传承着,也孕育了许多优秀人才,现有后裔约2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企业家、公务员、教师、行业技师以及医学博士、教授等,他们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岗位上,始终牢记祖宗“大善大爱”的遗训,坚持乐善好施、造福社会。所以说“大善大爱”一直是绍安庐的传统家风。

  参观了绍安庐“胡一声陈列馆”后,我们觉得家族红色文化是这里的一大特色。陈列馆将客家民居风格与胡一声生平事迹相结合,由一个序厅、三部分陈列展厅、一个故事墙、一个诗词墙组成,展示了胡一声少年成长、投身革命、开创有“粤东井冈山”之称的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为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还展出了胡一声听从党的指派到南洋开展革命斗争并创办加影华侨中学,把加影华侨中学办成“海外小延安”,为国内输送了大批革命人才,由此得到毛主席的赞许并亲自为“加影华侨中学”校牌题字的红色故事。据介绍,解放后,胡一声不忘初心,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

  绍安庐是胡一声的旧居,1905年,胡一声出生刚满月,其母亲就把他抱给绍安庐屋主胡秀文做义子,其时,胡秀文刚从南非回来,属梅县首富,胡秀文待他如同己出,十分关心他的生活和成长。他对胡一声的革命思想和行动相当支持。同时,胡一声的革命斗争精神也影响带动了整个家庭,因而出现了许多红色小故事,如1927年冬,绍安庐建立红色地下交通站,为九龙嶂传送消息;1929年初冬,屋主胡秀文护送银元上井冈山,途中遇险,同敌人英勇搏斗,侥幸存活;1942年,胡一声护送邹韬奋来梅避难,途中夜宿绍安庐;屋主长孙胡钧元,追随叔父胡一声干革命等,可以说绍安庐有着很多的红色故事。作为绍安庐,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点,是纪念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从“绍安庐”出来,我思绪万千,既为胡秀文的大善大爱所感动,也为胡一声的革命精神所折服。“绍安庐”集古民居文化、大善大爱传统文化和家族红色文化于一身,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内容丰富,意义非凡,我们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打造该处的红色元素,全面提升它的文化品位,彰显它的历史价值。如可以结合“胡一声陈列馆”和“胡一声纪念广场”的红色因素,把它建成党员教育基地、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基地,以及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传统古村落传承保护,进一步利用该村各种资源,如文化名人李金发故居、村中百亩荷塘、环山金柚基地及神话故事中的“阿锯坜”实地等等,打造一个集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亮点工程。对于这个极具底蕴和价值的“绍安庐”,我想,我们一定能够看到它大放异彩,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领略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温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