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宝山寨位于兴宁市径南镇宝山村,宝山寨不高,海拔不过550米左右,但它已经名副其实成了兴宁市四大名山之一,素有“铁顶、银腰、金脚”之说,其古城、古井、红军洞、狮子滚球等景点成了越来越多游客假日打卡的地方。
我们驱车从梅城出发,途经205国道,车子很快便把我们带到了平坦的水泥乡道,继而直奔宝山村。汽车在宝山寨门前停了下来,沿着台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宝灵寺,寺庙的门楹上镌刻着“宝山高耸证善宇,山寺隐林传知音”十四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大字。
我们继续往上左转,不觉便来到了宝山顶,极目远眺,宝山寨与鸡鸣山、神光山、霍山遥遥相对。居高临下,径南镇美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村庄用自然的笔调和底色描绘出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让人情不自禁念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经典佳句来。绵延数十公里的茶树、李树、桃树生机盎然,嫩绿、浅绿、翠绿围成了大片绿色的海洋;虽然,这个时候不属于桃花红、李花白的时节,但触景即生情,脑细胞便也因此而激活,想象的开关瞬间打开,时而浮现出漫山遍野,银装素裹的景象,那是李花尽情绽放的芳华;时而又浮现红粉飘逸,娇艳芬芳的画面,那时朵朵桃花无遮无掩的容颜;时而还遥想田野披着黄色薄纱的绚丽风采,那是油菜花摇曳生辉的曼妙身姿……醉人的景象一直如梦如幻在延伸。
在山顶平地,一尊慈眉善目的滴水观音带着和善的笑容与游客打招呼,另一侧的墙上竖起一块牌匾,有“兴宁古八景宝山丞相文峰考证”的字样,牌匾依然能看到宋末右丞相李纲、文天祥等名人的诗词,可见宝山寨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厚。不仅这些,同行指着山顶中央一个铁铸的圆块上“三角点,军委测绘局制”的字样跟我们说了1927年,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曾经在此一带进行革命活动的红色故事。由此看来,宝山寨早就是名山了。
下得山来,我们参观了被兴宁市人民政府评为“特色古民居”和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善围。它跟所有客家围龙屋一样,门前的水塘安静地把守着家园;此时,吸引眼球的还有侧边的那口八卦井,老井的款式确实与众不同,让大家开了眼界;井沿,塘堤绿化很美,不少游客就地取材,取景留影,纷纷为客家先辈的胆识和智慧而赞叹!
进入大门后,宝善围的布局让我们个个赞叹不已!三堂三横一围龙一龙厅的结构共有一百多个房间,整个外围墙全部用石块砌成,堂屋的雕花石柱、木梁及屏风的建筑工艺如果用精美、富丽、堂皇来概括一点都不为过;即使是天井四周,房屋墙角,主人也毫不怠慢,全部采用麻石条砌成,所以,如今看来,它的用料称得上数一数二的。
从同行口中了解: 宝善围建于1901年,距今有120年的历史了,而且归于江西的建筑特色。如此一说,我不禁睁大眼睛,格外仔细地打量起每个角落,它虽然历尽百年风霜雨雪日晒,可是,无论哪个角度都完整而完美,始终以干净、整洁、有序、大方的精神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以别具一格、光彩夺目的气象傲立于村中。宝善围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全新的享受。(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