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旅游梅州 > 旅游动态
客家非遗文化给新春佳节增添别样的记忆
“非遗”迎新年 满满“老味道”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2-02-01 10:04:45  浏览:-
字号:

  百节年为首。当崇尚传统文化的世界客都梅州遇上新春佳节,藏于年味年俗中的客家“非遗”将春节氛围感“拉满”,回忆里的“老味道”变得温暖鲜活,形成梅州人独特的春节记忆。

  品年味 “煎炸”出来的团圆红火

  “年味,唯爱这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临近春节,市民杨苑东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与文案搭配的还有她正在制作腊肉和炸馓子的图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份独特年味的喜爱。

  “逢年过节,客家人都会做些煎圆、馓子、炸芋圆、南瓜圆等,一般年前就开始张罗,煎炸好后用瓶罐收藏好,在整个新春佳节享用。”《客家非遗》执行主编廖君说,在旧时客家人眼里,“见到煎圆才像过年”,意思是起油锅炸东西才算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在梅州客家人的过年习俗里,这些客家煎炸小食寓意着来年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2014年,客家煎炸小食被列入梅江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农历虎年春节将至,记者走进梅城江北老街看到,市民们拎着大包小包穿梭在街道中,许多店铺支着油锅炸着各种小吃,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几代人熟悉的年味。油罗街的油罗后厂开了40多年,是不少梅州人儿时记忆中的年味“打卡地”。“临近春节,不仅实体店面销售量增加,也有不少新老顾客通过微信发来订单。”

  寻年俗 为春节增添“氛围感”

  一副春联一份年味,一个福字一份吉祥。春节前夕,记者在梅城江北老街看到,春联、红包袋、中国结、福字等年货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寓意吉祥的虎年挂件、象征红火生活的灯笼等挂在摊位醒目位置。

  “元旦假期一结束,大家就开始有意识地购买年货了。现在人流量、销售量日日增加,灯笼、对联、虎年饰品等商品尤其受到市民的热捧,过年的气氛越来越足。”萍萍喜庆用品店老板何良发说。在一家写字店门口,店主黄均标正对照着顾客订货单的要求内容在红纸上写对联。黄均标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每天平均要写100多副对联,忙得不亦乐乎。”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梅州不同的区县欢度春节的方式各不相同,许多传统民俗都被列入梅州市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中。例如,兴宁的上灯习俗、丰顺的龙舞(埔寨火龙)、五华的下坝迎灯、大埔的百侯龙珠灯、梅江区的客家传统春节习俗等,这些民俗活动让梅州的春节增添满满的“氛围感”。

  春节将至,埔寨火龙传承人张自进正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演出做准备。“小的时候,每到春节前一个月,大人们都在祠堂里扎火龙,孩子们则在各式各样的火龙中捉迷藏,共同盼着火龙表演的到来。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暂停了烧火龙,但是在丰顺县大宝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的火龙剧场,埔寨火龙有了新的演绎方式,希望努力将这份节日的情感一直延续下去。”张自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