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州 > 旅游梅州 > 旅游动态
海丝路上回归的客家民间信仰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08-17 13:02:03  浏览:-
字号:

WechatIMG7549.jpeg

马来西亚吉隆坡客家人的仙四师爷宫

WechatIMG7550.jpeg

陈公坪村“玉封仙师”亭

  

  在梅江区长沙镇上罗村,有一小山村叫陈公坪。在陈公坪的村口,有座“玉封仙师”亭,据考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据了解,“玉封仙师”亭是祖籍陈公坪村李姓的马来西亚华侨,在清朝末年回乡建造的。这个香火亭面积约六平方米,已经多次重建。亭身涂有暗红色漆,上部有石匾书“有求必应”,是1992年台湾同胞捐款重建;其正面是刻着“玉封仙师之神位”的石碑。遍寻梅州客家地区,都没有同类名称的神明,其从何而来的呢?

  外来民间信仰的考证

  陈公坪村供奉的“玉封仙师”,原型是马来西亚的华人领袖“仙四师爷”盛明利。他是祖籍广东惠州的客家人,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盛明利是马来亚(大北叻)华人“甲必丹”(马来语Kapitan Cina)。“甲必丹”是指葡萄牙及荷兰在马来西亚殖民时期官方遴选的华侨首领。盛明利曾是后来的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的上司。当时北叻芙蓉埠两位当地酋长,为争夺锡矿的保护权而发生争斗,当地客家人也因此卷入战争。战争在1860年爆发,盛明利的客家武装因是外来族群,得不到原住民的支持,因而在战争中失利,盛明利也在战斗中牺牲。

  由于盛明利向来慈悲为怀,关爱客家侨民,他战死后,客家华侨相信他升天成仙了,于是便尊他为正神,并尊为“仙师爷”,设庙供奉。后来又被尊为“玉封仙师”或“仙师四师爷”!所谓冠于“玉封”,即如人间“御赐”的荣誉。

  目前马来西亚各埠奉祀“仙四师爷”的庙宇有12座。

  “玉封仙师”信仰原来不属于中国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信仰,而是客家华人在南洋去世后,被当地华侨奉为神明,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再传回来的“外来神”。其能够被中国客家地区的人民信奉并发展至今,说明了客家人包容开放的特性,也能让人忆起昔日祖辈在南洋辛苦创业、艰苦奋斗的历史。

  马来西亚客家人的信仰与民间崇拜

  在南洋,民间信仰往往作为社群团结的象征开展活动。一间庙宇,既有传承原乡传统的功能,又能作为共同信仰的活动中心,它其实也是巩固客家华人在异国团结的组织。

  客家人一如其他华人社群一样,普遍崇拜从中国供奉来的观音菩萨和社区保护神“伯公”。客家人最初南来马来西亚(大北叻)之时,已经把这一信仰带来,成为大马客籍村落的信仰。

  客家人对观音的信仰和对“伯公”的崇拜,应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北马客家先贤张弼士等人,这些侨领富商支持建立了东南亚第一所正规的佛寺——供奉“龙撞钟观音”的鹤山大士堂,它后来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佛寺。

  据采访,马来西亚客家人最早的庙宇,是马来半岛东海岸吉兰丹的布赖地区。这座村庄曾经是一个金矿区,开发历史有近2000年。约在中国明朝时期,当地以采矿为生的客家先民,为了反对当地酋长天猛公(Temenggon)垄断白米供应与贸易,愤而反抗及刺杀了酋长。为了报复,天猛公的儿子带着军队入侵客家人的金矿村,对客家人大肆屠杀。使布赖村七八百名客家人几乎被残杀殆尽。

  但布赖村的客家人直到现在,仍然在过华人的主要节日。我们采访时,老年华人说,还记得在他们年轻时,布赖村重要的庆典是农历春节和观音诞辰。除了每年的春节,中国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的庆典仪式也延续十多天时间。当地原住民从“哥打巴鲁”地区划船沿河上来布赖村,售卖农产货物和参加祭拜中国菩萨的典礼,参加宴乐和赌博,气氛相当热闹。

  布赖村所有的神明和伯公从庙里被延请上轿,供奉于“亚答棚”中,供人朝拜。此外,庆祝的仪式不但祭拜客家人的神明“大伯公”;还有拜“仙四师爷”;还有马来人的“拿督公”神;以及客家人在原乡的先祖和南来采矿的先人神位等。

  马来西亚各埠与布赖村一样,崇祀观音的庙宇都叫“水月宫”,这些信仰大都是在当年的金矿或锡矿区。

  明、清年代的大马客家人,从中国带来了观音信仰和伯公崇拜,它们渗透了客家移民社会,深入客家民心。我们也应认识到,这种崇拜,除了求保护的功利心态外,重要的是延续客家人的华人文化,保留唐山“根”的心态。(记者 李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