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凌风西路的“学宫”,牌楼楹柱高耸,威严庄重。
元城广场的“八角亭”。
作为梅州市城区中心所在,梅江区深入挖掘嘉应古城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大力推动“一城两坊”建设,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嘉应古城核心区域的“5街20巷”,将历史人文资源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串珠成链,日渐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梅州的精品路线。
在凌风东路、大康路周边,游客可去探访青春照相店——学抗会地下联络点旧址,生活社米店——中共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隆发米店——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潮梅特委、梅县工委中共交通联络点站旧址。特别是走进百年老店青春照相店,橱窗里收藏着上百本相册逾万张相片,墙上挂的相片展览述说着梅城百年历史时代变迁、城市发展,成为梅城摄影行业民间博物馆。透过一张张相片,更多的是梅城历史变迁和一个个百姓人家的故事,让人们记住乡愁、记住先辈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
走过凌风东路,来到元城广场。元城广场为纪念开启梅州文教之风的北宋名臣刘元城而命名。广场内设置有地面浮雕和墙面浮雕,以现有梅江区历史文化街区路网系统为背景,融入清代嘉应州州署布局图,呈现了老城街区的古今风韵。广场的北上角有座“八角亭”。亭高10米,形呈八角,内外两围各8根红柱,擎顶着3层亭顶,顶盖琉璃绿瓦,大门楼及亭梁上有“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浮塑,工艺精巧,造型美观。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两次抵梅后,八角亭为新学生社办事处和中共梅县党团活动的地方,成为当时革命活动中心。
从“八角亭”左拐十余米,就是凌风西路。沿街两边二至四层楼高的骑楼肩并肩、手拉手矗立着,楼上悬挂着民国风的灯箱、酒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一派热闹景象。到了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人在此穿街走巷,或拍照打卡,或采购梅州特产,或领略客家民俗,让骑楼街显得“烟火气”十足。
我们重点参观位于凌风西路的“梅州学宫”。学宫牌楼楹柱高耸,威严庄重,楼前左右边各有秋枫、榕树一棵,树龄均超过二百年。进得门楼,见中为半月形的泮池,它是古代官学的标志。泮池上有拱形泮桥,至大成门。门廊四柱而立,门楼高大威严,悬挂“大成门”匾额,门柱联曰:“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跨过大成门,又有一个四方广场,内有四棵古树,左为东庑,右为西庑,均为硬山顶,灰瓦作面。四周红墙碧瓦,古木参天,绿荫葱茏,好一派优美的中式园林景观。穿过广场,步至大成殿。此为学宫正殿,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为重檐歇山顶。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殿内立六柱,正堂立孔子铜像,三米余高。梁上高悬“万世师表”及“斯文在兹”两匾。殿内四周墙壁彩绘六幅孔子讲学论道之巨幅壁画。
梅州学宫是梅州文脉的见证,亦是革命之火燃烧之地。1929年10月,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由闽西挺进梅州,攻占梅城,史称“梅城战役”。朱德曾站在大成殿的石鼓上,用客家话向群众进行演讲。大成殿的门口花圃里,至今还设立了朱德总司令演讲石,向人们讲述着这块土地发生的历史故事,激励后人。学宫被列为第一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学宫出来,步行约数百米,来到中华街。游客可在此地参观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陈列室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室内按时间线索顺序设置了八大板块,设置了序厅“立志报国 军校深造”“创建农军 北上武汉”“武装斗争 义无反顾”“坚守井冈 屡建奇功”“驰骋疆场 彰显将才”“保卫苏区 殚精竭力”等八大板块,通过全息投影、战斗模型、作战沙盘、历史展品等形式,并运用现场教学、情境体验、历史再现等手段,让游客重拾红色记忆,赓续红色精神。
嘉应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它的形是绿色的,它的韵是古色的,它的魂是红色的,它是梅州红色苏区、绿色发展的独特风景线。(文/图 杨丽君)